超过70岁的老人,宁可躺着不走路,也别在4个时候走路

翰藻谈护理生活 2024-12-31 09:18:44

公园里,一位74岁的李大爷总是喜欢带着他的小狗在湖边散步,然而就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他因脚下一滑摔倒,导致髋部骨折,不得不卧床半年。一次平常的散步,却成了他生活的转折点。像这样的意外并非个例。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近3000万老人因摔倒而受伤,而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不适宜走路的场景或时段。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对于超过70岁的老人来说,“如何运动”甚至比“是否运动”更加重要。

循证医学告诉我们,老年人的运动不仅要“适量”,更要“适时”。有些时候,宁可暂时静止,也不能贸然行动。这篇文章将从科学角度,揭示哪4个时刻最好避免走路,以及背后的原因。

一、早晨起床后的半小时:身体尚未完全“苏醒”

人体在清晨刚醒时,血液循环尚未恢复正常,尤其是老年人,夜间血压往往较低,而清晨血压会因交感神经的兴奋迅速升高。早晨 6 点至 10 点之间存在“血压晨峰”现象,这一时段是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期。据研究显示,超 80%的老年人所患心梗或中风都发生在此时间段内。所以,在这个时段,如果老年人急于起床行走,便极有可能因头晕或血压波动而摔倒。

可以将身体比喻为一台汽车,早晨刚启动时,发动机的油路和零件还未完全润滑,猛踩油门可能会导致故障。对于老年人来说,早晨的活动应该缓慢而温和,起床后先在床上活动四肢,再缓缓起身,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二、饭后立即走路:血液“分配不均”

对于许多老人而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这句俗语深入人心,饭后散步也成为了他们习以为常的活动。但实际上,饭后立即运动这一做法对老年人来说并不适宜。进食后,身体会率先把大量血液调配至消化系统,以保障消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倘若在这个时候进行诸如散步之类的活动,由于肌肉在运动时对血液的需求会大幅提升,这就会使得肌肉与内脏之间形成对血液资源的竞争态势,进而可能引发消化不良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诱发心绞痛或者头晕等不适症状。

《美国老年病学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指出,对于老年人,特别是冠心病患者而言,饭后立即运动或许会加重其心血管的负担。因此,建议老年人在饭后先休息 20 至 30 分钟,然后再开展适度的活动。

如果您刚吃完饭就急于下楼散步,不妨先在沙发上坐一会儿,看会儿新闻,让身体的“能量调度”慢慢恢复平衡。

三、恶劣天气时:风险成倍增加

阴雨、结冰或高温天,是老年人活动的大敌。湿滑的路面和寒冷的天气会显著增加摔倒风险,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老人来说,一次摔倒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恢复。高温天易致人中暑、脱水,进而影响身体机能。

案例分享:82岁的王奶奶去年冬天在小区内不慎滑倒,导致股骨颈骨折,医生告诉她,恢复的时间可能超过一年。这种情况不但致使她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而且使其心理方面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就老年人而言,在天气状况不佳的时候,他们更宜于选择在室内进行如简单体操、拉伸运动之类的活动,以此来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状态,避免因外界恶劣天气影响身体健康和运动计划。

四、过于疲劳或不适时:身体发出“警告信号”

老年人的身体更需要倾听自己的感受。很多人因为惧怕久坐不动对健康的影响,明明感到疲劳仍强迫自己走路。这种做法常常会事与愿违,极有可能致使身体机能进一步衰退。例如,肌肉疲劳时继续运动容易拉伤,而感到头晕或胸闷时继续走路可能引发心脏问题。

建议:如果感到身体状态欠佳,比如前一天夜里睡眠不足或当天头晕乏力,不妨多休息。运动的目的是保持健康,而不是增加负担。

运动的确是健康的“钥匙”,但对于超过70岁的老人来说,这把钥匙需要谨慎使用。与其盲目强调“多走路”,不如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老人们可以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选择更安全的场地、遵循科学的运动时间表等。

生活中的智慧,往往在于找到平衡点。健康与安全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伙伴关系。二者犹如并蒂之花,相互依存,缺其一则整体之美难全。健康是安全的基石,安全为健康保驾护航,共同构建起我们美好生活的坚实保障。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运动中感受到活力,而不是风险。或许,下次当您准备外出散步时,可以问问自己:“这是最合适的时机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