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李诞所说,《再见老张》作为喜剧大赛第二季的最后一个作品,实在太合适了;而某某某通过这个作品拿到总决赛的最高分,从而获得最后的冠军,也是实至名归的。这个作品不但有包袱有笑点,而且令人感动,看完之后,在场的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好,转折来了。喜剧作品笑中带泪,真的很好吗?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早就有人站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了。比如,小沈阳当年在一档综艺节目里就曾向这样的喜剧模式开炮,他认为,现在的喜剧作品都喜欢搞什么喜头悲尾,开头让人大笑,但结尾非要煽情,上价值,把人搞哭。所以小沈阳就此说出了自己的喜剧理想,他想做纯粹让人发笑的喜剧。
其实,对我个人而言,我也非常讨厌那种故作深沉,在搞笑之后非要制造泪点让观众去哭的喜剧。我也曾喜欢那种纯粹搞笑,不掺一丝杂质的洒狗血作品,比如三狗直播间。不过,这一季喜剧大赛的某某某,不知不觉中让我的观点有所变化。
其实这不是某某某第一次在作品中制造泪点了。在之前的《遇人不赎》中,某某某用冥河船夫的神话故事隐喻临终求生,也着实收割了一波眼泪,在场的很多观众和演员一度泣不成声。另外,《复活军团》和《军师恋盟》的结尾,其实也有一点感人的成分,即便达不到哭的程度,至少也让人有点眼眶湿润。
而这次的《再见老张》,相信看过这个作品的观众,只要不是铁石心肠,到结尾的时候,实在很难绷住。老张简单言语中隐藏的深情,张维伊和管乐抱在一起痛苦的场景,实在太让人感同身受了。表演结束后,节目组适时地把镜头给了于和伟,宁浩等会长,结果他们都在抹眼泪。
而宁浩一句点评,的确代表了像我这样曾排斥笑中带泪的观众的观感和看法。宁浩说,自己一直不喜欢笑中带泪的喜剧,但这个作品没办法,因为真的是好。
听到这样的评论,我不禁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让一个对喜剧具有很深认知的专业人士,转变自己的看法?
也许,就是《再见老张》这样的作品。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强调喜剧两个字中的喜字,以为单纯让人发笑,这个喜剧就合格了;而让人哭,对喜剧而言就是跑题了。但有一点,喜剧有两个字,除了喜,还有剧。剧,是依托于舞台或者屏幕的,所以,它必须要有张力,要有舞台感,要有情感的转折和变化。甚至有时候,这种转折比搞笑本身更为重要。
我们熟悉的很多喜剧电影,不也有泪的成分吗?比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当年看哭了多少人?而《喜剧之王》不也会让很多小人物有强烈的代入感吗?诚然,周星驰也有那种纯粹搞笑的作品,但大家想一想,他最经典的那几个作品,是不是都有泪点?
喜剧,除了喜,还有剧。一个合格的剧,就要有丰满的人物,曲折的故事,否则,就很难抓人。剧的张力,有时候,真的是纯搞笑难以实现的。
其实几位会长中,我最喜欢的是马东的评语,他说,《再见老张》前面的几个段落,有点《茶馆》的感觉,有人物,有张力,有节奏。其实,这才是最高评价。
而且别忘了,《再见老张》可不是单纯地往泪点上使劲,在搞笑这件事上,这个作品绝对做到位了。而且,结尾的那一趴,完全没有生硬地上价值和煽情——真正的情感,到了节骨眼,根本不用煽,它自己就喷薄而出了。
至今,我依旧喜欢那种纯搞笑的无厘头喜剧,但同时,我也不排斥那种笑中带泪的喜剧了。当然,前提是,作品要足够好。
如果用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来解释这种转变,未免太矫情了;但不得不说,在笑里面合理地加一点泪,会让笑更加饱满——喜剧也是剧,在剧里面,我们可以感受人生。
真实的人生里,不会只有笑的。
我们不是不喜欢喜剧煽情,是不喜欢那些强行煽情的!
我对煽情上价值没偏见,只是现在太多的为了煽情而煽情,太做作太尬,就很恶心
你想让人笑,又想让人哭,干嘛非要带着喜剧的标签,或者说为什么只带喜剧
我对喜剧让人哭仅限于浩史成双,其他的什么玩意
所以感谢周星驰!
你的喜剧可以让人哭,但是别忘了也要让人笑
某某某这个作品我看了二遍,他前面是真的搞笑,后面也不刻意煽情,就是很自然的到了那个情绪,这个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不是强行煽情
都啥时候了啊还有人在捧再见老张,那个就像是所有演员的毕业大戏一样[笑着哭]
我只是喜欢纯粹的喜剧,不需要喜中带悲,周星驰的作品他自己说是悲剧,只是我们把他当喜剧看了而已,只是因为他夸张不喜欢扭扭捏捏的去表演方式而已,而我们觉得他牛逼就在于他用喜剧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是个悲剧,当我们觉得一件事应该应该怎么样的时候,是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被别人或者被自己同化了呢?所以我们也把喜中带悲认为是正常甚至高级的喜剧,
真的,以前好的小品结尾煽情一下,感情升华。现在是不是个小品结尾都要煽情,没感觉升华,感觉是生腌[无奈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