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今天咱们就从最基础的吃饭开始聊。看看陈翔版的《寻秦记》,那里的场景真是绝了 - 一群大臣围坐在桌前,各个都是筷子用得虎虎生威,项少龙更是吃得不亦乐乎。
再看桌上的果盘,哦哟,葡萄都上桌了?这对历史学家来说真是个好笑的事情。咱们翻翻史书就知道,这"洋玩意儿"的葡萄,实际上是要等到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才带回来的"舶来品"。
古天乐版的《寻秦记》在这方面的处理更为严谨。你看古天乐在剧中吃饭的场景,连个餐具都没有,就直接用手吃,这才是真实还原了战国时期的饮食习惯。虽然看起来可能不太优雅,但这是对历史细节的尊重,也是一部好剧应有的态度。
坦白说,这些微小的穿帮细节虽然看似无足轻重,但却恰恰反映出了两个版本在制作态度上的差异。古天乐版在这些生活细节上的精心处理,使得整部剧的历史感和说服力更强。
尽管陈翔版的画面精美,但在历史细节上的疏忽,可能会让部分关注细节的观众觉得"假正经"。
咱们接下来探讨《寻秦记》这部作品,除了吃喝之外,还会探讨里面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穿越破绽。
最让人赞不绝口的是古天乐版里的那件高科技古装。
最搞笑的是吕不韦的那段高光时刻。只见他站在烛台前,满脸悲愤,大喊着“可惜,如今天妒英才”。本应是特别有感染力的场景,却被他演绎成了滑稽剧。
古装剧中那些穿帮就像是在玩魔术一样,你不注意它就安静的待在那儿;但如果你眼尖的话,那真是到处都是惊喜。
《寻秦记》里的穿帮实在太多,就让我们先从服装造型入手吧。
再来说说项少龙的造型,陈翔版里把他打扮得像个现代小开,华丽得不得了。你要说他是去商场遛弯儿的,我都信!可问题是这可是战国时期啊,人家那会儿的审美可没这么"骚气"。
反观古天乐版的项少龙,那才叫一个地道!他几乎全程穿着战甲,英姿飒爽,那造型与兵马俑的感觉简直是神还原。
你看,这才是正经的战国风范,不但帅气还很有历史感。
两版《寻秦记》在服装上的差异,其实也反映出不同时代对古装剧的理解。古天乐版更注重历史还原度,把那个血雨腥风的战国时代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陈翔版的更强调视觉效果,画面很美,但可能有些“穿越”了。
简而言之,古装剧的服装更注重的是还原那个年代的氛围。然而,如今的有些剧组为了博眼球,将古装剧玩成了“古偶剧”,并像走秀一样搞得花里胡哨。
虽然看着养眼,但总感觉历史沉淀感不足。
要我说啊,拍古装剧不能只看重画面效果,还要注重历史文化内涵。
穿越者的口头禅是“古人也会说现代语吗?”
服装穿帮就忍了,但是《寻秦记》里那些穿越的台词,真是让历史课本都要翻白眼了!
陈翔版电视剧里有个很搞笑的场景,一群舞女在大殿上跳得欢脱极了,突然间冲进来一个大臣,张嘴就大喊:"王上!王上!"这个场景让我瞬间懵逼了。
你说这些穿帮的台词,确实挺影响观感的,让人觉得不对劲。但是另一方面,这些穿帮的地方也给考古增添了新乐趣。
但是,这些台词的穿帮也反映了古装剧制作的不到位。为了让现代观众理解剧场效果,就将现代词胡乱塞进古人的嘴里,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草率了。
古天乐版电视剧更为严谨,虽然也有部分穿帮,但在用词造句上还是比较注意的。
最后,咱们来聊聊《寻秦记》里那些有趣的道具有意穿帮。台词说完了。
那些精美的白瓷茶具十分精致,做工一流,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情愉悦。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战国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了。
白瓷茶具则是在唐宋时期才得以出现。
在剧中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些朱红漆椅子。剧组可能忘了,战国时期的人可都是席地跪坐的。
古天乐版《神雕侠侣》虽然整体还原度较高,但也有一些让人笑喷的穿帮。例如善柔那场戏中,青蛙从肩膀瞬间移动到嘴巴的场景,这操作简直比孙悟空的跟斗云还厉害!古天乐面部的伤腿更是神奇,左右腿切换自如,这演技也是没谁了。
虽然古天乐版也有穿帮之处,但是在整体上对历史还是比较尊重的。陈翔版可能更注重视觉效果,但是有时候确实有点儿"为美而美"了。
找到这些穿帮画面就像在欣赏一场跨越千年的“寻宝记”。每个穿帮的道具背后都藏着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这些穿帮虽然看着很搞笑,但是也提醒我们:拍古装剧真的要好好考据,不然历史课本都要被气晕在厕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