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时,司马懿为什么不先派人去探一下敌情,就直接撤退了?跑得慢一点就跑不掉了!
空城计主要发生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当时诸葛亮趁曹魏正在和东吴较劲之际,率军攻击陇右,成功地拿下了陇右三郡,搞得曹魏震动。诸葛亮的想法是趁机占领整个陇右,扩充蜀汉实力,为日后的北伐做铺垫,而曹魏这边,自然也是不愿意放弃陇右的,所以他们派出了司马懿前来救援!
听闻魏军前来救援,诸葛亮力排众议,让马谡去守卫街亭,迟滞魏军救援的步伐,结果这个马谡,虽号称有大才,结果却是纸上谈兵,根本不根据实际情况来,不当道下寨,反而跑到山上去扎营,最终被司马懿轻松击败。街亭丢失,意味着诸葛亮有被断后路的风险,所以诸葛亮只能无奈地宣布让众人撤退。结果他们刚刚退到西城县,司马懿就杀了过来。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司马懿带来了15万军队,而诸葛亮手中只有2500人,无论是打还是逃,诸葛亮都是输,迫于无奈,诸葛亮使出了空城计,最终成为一代经典!
司马懿就算要留诸葛亮以自保,也必须有不进攻西城的理由。如果面对的不是空城计,而是一目了然的兵败如山倒,司马懿却收兵而退、放虎归山,他如何向手下将士交代?如何回朝面对皇帝的质疑?如何面对言官的弹劾?
只有空城计的确给司马懿造成了威胁,只有空城计的威胁被所有将士都意识到了,只有魏军上下全都担心中了埋伏,司马懿的退兵,才有合适的理由。
“空城”不是计。“空城”暗示着诸葛亮另有埋伏、另有威胁、另有巨大的威胁,这才形成了“计”。
——怕有埋伏、怕中了埋伏,哪里还敢再等?哪里还来得及派人侦察?跑得慢一点就跑不掉了!
此时再派出侦骑去刺探消息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战争的决定权和对信息的判断力,完全由军队的主帅来决定了,拼的就是主帅的决断力。
至此题中所说的为何不派人侦察已经不攻自破了,另外要强调一个概念,现在我们有一些区域叫军事禁区,擅自闯入就要被刑事拘留,甚至是以间谍罪论处,那么古代就没有吗,军队屯驻的区域,必定是戒备森严的,再派出侦察人员获得有效情报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