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不少网友问我:这几天,万老师为什么静悄悄的,不见你写一篇文章?从7月4日上午合肥中考放榜到现在,@万民说总共接到987个家长的关于中考志愿填报的咨询,有当面问的,有微信的,有电话的,还有私信的,还有在文章评论区的……
我能够理解家长们的迫切心情,所以尽量认真回复每一位家长的咨询。但是因为咨询的家长太多,加上这几天身体也不好,即便加班加点,依然还是挂一漏万。部分家长的咨询没有看到或者及时回复,也说声抱歉,确实太忙了。我近期的文章,大家注意看一下,应该知道志愿怎么填报。
明天就要进入合肥中考志愿填报,为了填好志愿,这几天合肥不少中考生家长也做了不少准备,有的参加了一些校园咨询活动,但因为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功课未提前做到位,再加之中考信息庞杂来源不一,不少家长越跑心里越没底。明天的志愿填报,@万民说带着家长们回顾一下近几年来合肥中考志愿填报常见的“三大陷阱”,希望家长们能够引以为戒,确保孩子能够被理想的高中录取。
01.不执拗,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合肥市区优质高中资源众多,公办的有“大小一六八”、四七九十、科大附中,民办的有寿春、锦绣和皖智等等,当然远远不止上面所列这些高中。在志愿填报5个批次、39所高中里面,如何选择一所高中,既看分数,更要家长和孩子们的眼光和决断。
这几天,有家长说,某某高中是好高中,我家孩子就非某某高中不上。到底什么样的高中是好高中?我告诉家长们,只有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高中就是好高中。家长切记在选择高中学校时,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尤其更可悲的是踮着脚尖在一棵树上吊死。通过今年的高考来看,“大小一六八”也有考不上一本的,四七九十也有不少的985,寿春、锦绣也有大批211和一本的,皖智三年培养的应届生也有进京读北大的,科大附中有高一考上少年班的,小庙中学也有冲进211的……
去年45中学生小李,中考成绩695分,家离六中一公里不到,父母工作也都在庐阳区。按理说,对小李及其父母来说,他读六中是最合适不过的。但小李妈妈认定了一中,最后遇到了摇一摇,摇到了八中。举家搬迁到八中附近租房,父母每天上下班在闹市区来回穿梭。一提起这事,小李的妈妈大腿都拍肿了。
名校情结可以理解,但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往往得不偿失。尤其是“合肥大一六八”联招更具有不确定性,即便去年首次微改革,也只有1/6的考生不用摇号。今年五个学校,比去年多一个学校参与摇号,学校越多,首次配对成功的可能性就越低。去年合肥一中滨湖校区的统招生、指标到校生和合肥八中的指标到校生都全部参与摇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去年的情况今年大概率依旧会上演。从不参与摇号的学校统招生和指标到校生里,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一所自己喜欢的学校,最起码还有一个主动选择权,总比不知道摇到哪里强。
02.不大意,志愿填报求稳压倒一切
每年总有那么个别家长信心满满,总觉得以自己的分数肯定某某学校一定能够上,最终等录取完毕才发现因一两分之差与心目中的学校擦肩而过。2020年中考,某初中学生小刘中考成绩691分,其所在学校的“大一六八”指标到校分数线为684分,“小一六八”录取分数线为693分。小刘在填报志愿时,直接赌“小一六八”,放弃了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填报的是合肥一六八中学、合肥七中、合肥十中。当时小刘的爸爸把这个志愿发给了我,我回复其一句:成绩不具有赌的优势,建议加上第一批次大一六八。录取结束,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这几天在咨询我的家长中,有不少像小刘爸爸这样的家长,我告诉他们成绩在边缘线的不建议赌,该填的一个不能少,成绩具有具有绝对优势的,那就放心大胆的赌。680多分,尤其是比680分多个一两分、两三分,甚至三五分的,尽量不要去赌,谁也不能保证你就能被“小一六八”录取,被撞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七百多分的话,你想怎么填就怎么填,别人撞不了你,你只有撞别人的份。
合肥中考志愿填报,对于中等和中等偏上的考生来说,主要是第一到第三批次的填报,如果有十足的把握能够锚定某所高中,可以放弃之前的批次的填报,如果没有十足把握,那该填的一个都不能少,确保所读高中档次不降,确保成功上岸。
今天有不少学校发布了自己的预估分数线,给我的感觉今年各个学校,尤其是好一点的高中都学聪明了,没有像去年某高中自己制造紧张气氛,把分数线喊得高高的,最后报的人很少,吃了大亏。今年各个高中都有意识的把预测分数线往下压了压,学校这样做主要目的还是想给考生和家长信心,让更多的考生报自己的学校,这样学校就有更多的选择,也可以选到更多的高分考生。但对考生来说,如果按照这样的预测分数线压线填报,往往最后就会被刷掉。尤其是今年,因为扩招的影响,形势越发不明朗,有很多新情况只有在招生结束后才能水落石出。
03.不盲从,违规借读之路有风险
有很多家长反馈,说孩子这次中考未考好,是三年来最差的一次。不甘心到成绩所对应的高中去就读,想去好一点的高中借读,甚至有的想去三县民办高中借读。有的非合肥市区的民办高中甚至怂恿家长报一所合肥市区分数较低的高中,然后再去办借读。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一个是借读的难度大。政策不允许,万一学籍所在学校不放,你只有在自己在你只有在被录取的这所学校就读三年,借读实现不了,愿望落空,容易造成孩子极大的心理落差,很可能导致孩子从此一蹶不振。另一个是万一上面清查,全部清退到原学校去,这也会打乱孩子三年的学习。
2020年,某学生小王中考成绩660多分,这个成绩在合肥市区第二批次能够指标到校就读一所不错的高中。但小王爸爸因为听信某招生群里的宣传,非要去市区外某学校就读,也按照这个学校的做法,找了第三批次相对靠后的一所公立高中挂靠学籍,最终因为出现差错,导致未借读成。
志愿填报三点警示:不执拗,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大意,志愿填报求稳压倒一切;不盲从,违规借读之路有风险。希望每个家长能够避开这些坑,也祝愿每个孩子能够升入理想高中,开启人生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