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军055型万吨驱逐舰"遵义"舰编队在塔斯曼海域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引发国际关注。该编队由"遵义"舰、054A型护卫舰"衡阳"舰以及903型补给舰"微山湖"舰组成,这是中国海军首次派遣055型驱逐舰赴澳大利亚周边海域开展远海训练。
一、演训过程与技术特点
根据新西兰1News报道,"遵义"舰编队在塔斯曼海进行了两次实弹射击。新西兰海军护卫舰观测到"遵义"舰130毫米H/PJ-45型主炮开火。演习区域位于悉尼东南约400英里(340海里)处,编队划定了40海里的演习范围,高度限制达45000英尺(约13716米)。
从技术角度看,H/PJ-45型130毫米单管舰炮的实际射程应在35公里左右,这一推断基于美军同类127毫米Mk45 Mod 4型舰炮37公里的最大射程。130毫米口径舰炮除具备对海打击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执行对陆火力支援任务。
"遵义"舰作为055型驱逐舰,搭载了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和112单元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具备强大的反舰、防空、反导、陆攻、反潜等综合作战能力。该型舰的海上自持力超过15天,即使不依靠补给舰也能执行远海任务。
二、演训影响与各方反应
此次演训对区域航运和民航产生了一定影响。多家航空公司包括阿联酋航空、澳洲航空和新西兰航空接到中方通知后,调整了塔斯曼海上空的航线。中国海军通过无线电广播发布了演习通知,要求相关航班与演习区域保持至少19海里的安全距离。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对此表现出不同态度。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卢克森虽然表示中方未提前通报演训计划,但承认这些活动完全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确认演习在国际法允许的水域进行,不对两国资产构成直接威胁。
三、战略意义分析
这次远海演训具有多重战略意涵:
展示远海投送能力:055型驱逐舰首次出现在南半球海域,证明中国海军已具备在远海持续开展行动的能力。
回应地区态势:这是对澳大利亚频繁派遣军机船只前往南海、东海活动的对等回应,体现了中国海军"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战略思维。
战术创新:演习涉及主炮射击、可能的防空导弹发射等多个科目,显示中国海军正在探索远海作战新模式。
战略威慑:通过在距离澳大利亚本土600多公里的海域进行实弹演习,展示了中国海军的远程投射能力。
四、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海军远海训练常态化已成必然趋势。随着更多现代化舰艇服役,中国海军活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到西太平洋、印度洋等更远海域。这种扩展既服务于保护海外利益的需要,也是强大海军建设的自然延伸。
然而,这种扩展并非意在制造地区紧张。从此次演训可见,中方严格遵守国际法,提前发布航行警告,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姿态。这暗示未来中国海军远海活动将在遵守国际规则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各类训练和演习。
五、结论
"遵义"舰编队此次远海演训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重要里程碑。它既展示了中国海军日益增长的远海作战能力,也反映了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的战略定力。这次行动的顺利开展,预示着中国海军远海训练将逐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和体系化。
澳新一勺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