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驻哈萨克斯坦的一位高级外交官,日前因为说错了话,冒犯了哈萨克斯坦,从而丢掉了自己的饭碗。
俄罗斯驻阿拉木图总领事博布罗夫前不久表示,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俄语学校和俄语课程越来越少,而且还缺乏大量的俄语教师。在他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即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俄罗斯族人口减少到了15.2%;二是哈萨克斯坦教育部正在推行“基于哈萨克语的国家教育计划”的课程,有意限制俄语的使用。
【俄罗斯驻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总领事博布罗夫】
而不到一周后,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就宣布,博布罗夫已经不在哈萨克斯坦工作,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外交使命。哈萨克斯坦没有说博布罗夫是被解职的,还是主动辞职的;我们也不知道是俄罗斯主动选择遮掩,不让他继续发声,还是哈萨克斯坦不断施压,要求俄罗斯换人。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小了,俄罗斯人在哈萨克斯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时代,也已经过去。
【在托卡耶夫的带领下,哈萨克斯坦加速“去俄化”步伐】
而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的顾忌,也越来越小,相应地,自己“去俄化”的胆量变得越来越大——而如今控制俄语教学的规模,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哈萨克斯坦学校教不教俄语,怎么教,是人家哈萨克斯坦自己的国家内政,还轮不到一个俄罗斯总领事来说三道四。毕竟,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就算他们不教俄语,也并不令人奇怪。
【在哈萨克斯坦,使用俄语教学和不使用俄语教学的学习,也就是五五开】
实际上,在控制俄语教学方面,哈萨克斯坦并没有做得那么绝。数据显示,在7700所哈萨克斯坦国立学校中,有51%的学校用哈萨克语教学,15%的学校用俄语教学,而剩下34%的学校,则用哈萨克语和俄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换句话说,在哈萨克斯坦,使用俄语教学和不使用俄语教学的学习,也就是五五开。
透过现象看本质,博布罗夫指责哈萨克斯坦限制俄语使用和教学,其实并不是针对俄语,而是针对哈萨克斯坦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所加速推动的“去俄化”进程。
【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出口,依赖过境俄罗斯的管道】
我们都知道,自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它们就一直在走“去俄化”道路,但此前碍于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哈萨克斯坦一直都有所顾忌,不敢迈开脚步大胆地“去俄化”。
然而,俄乌冲突的爆发,却给了中亚国家,尤其是哈萨克斯坦摆脱俄罗斯影响力的大好机遇。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哈萨克斯坦在“去俄化”道路上,确实付诸了很多实际行动。比如,去年7月,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代表会面,计划修建借道阿塞拜疆的跨里海管道,绕过俄罗斯通往欧洲,旨在摆脱被俄罗斯捏在手里的“生命咽喉”。
随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又签署法令,宣布该国退出独联体跨国货币委员会协议。退出该协议后,卢布在哈萨克斯坦将更难兑换和流通。今年6月,哈萨克斯坦还下令,停止使用任何苏联时期的名字来命名该国的地名和建筑。
【哈萨克斯坦退出独联体跨国货币委员会协议,旨在“去卢布化”】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去俄化”,并不是指哈萨克斯坦要完全与俄罗斯断绝关系,或者说是彻底倒向西方,而是指哈萨克斯坦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让哈萨克斯坦更好地实现“东西平衡”的外交政策,避免被俄罗斯“一家独大”。
回到话题本身,俄罗斯总领事现在对哈萨克斯坦说三道四,其实也反映出一点,即俄乌冲突打了一年多,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老大哥”心态,还是没怎么变,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这种心态不转变是不行了。
毕竟,俄乌冲突开打之后,俄罗斯积累了几十年的弱点就一下子暴露出来了,自身的综合国力在不断衰退,对中亚国家的控制力也在逐渐减弱。在这种背景下,以往一直站在俯视角度的莫斯科外交官们,也应该学会什么是“尊重”,学习如何站在平等的角度看待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关系。
【俄罗斯需要改变自己“老大哥”的心态,以相互平等的态度对待中亚国家】
可以说,俄罗斯需要转变心态,学会接受、适应从“大哥”到“伙伴”的角色转变,以及其中伴随而来的心理落差,而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以及其他中亚国家之间,就避免不了产生诸多矛盾。而这种如何解决这种矛盾,主要还是看俄罗斯能否尽快适应新的角色。
总的来说,哈萨克斯坦学校教不教俄语,用什么教,以及怎么教,说到底是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内政,轮不到俄罗斯来指手画脚。如果俄罗斯还改变不了自己“老大哥”的心态,继续干预中亚国家的内政事务,那么到头来,只会让这些中亚国家越来越疏远自己,导致自己陷入越来越孤立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