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浙江省甲骨文学会
“摩挲钟鼎 陶写本心——韩天雍篆书篆刻新作展暨《日本书道史》《韩天雍厚积堂印选》新书发布会”将于2023年6月10日上午10:30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举行开幕式。
本次展览将展出韩天雍教授的近期力作,包含内容为毛主席诗词、鲁迅诗词、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苏东坡诗词等的书法作品,以及印章篆刻、巨制陶印和理论成果等。如此精品的呈现是其阶段性的艺术研创总结,亦是在古文字书学的传播影响上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韩天雍
一九五七年六月生,辽宁沈阳人,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书法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文化研究学者。一九八四年获辽宁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一九九二年获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文学硕士学位,师从沙孟海、刘江、章祖安教授;二〇〇一年获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文学博士学位,师从欧阳中石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甲骨文学会会长、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硕博学位论文通讯评审专家、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日本岐阜女子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一九九八年以来,应日本文部省邀请,赴日本岐阜女子大学及多所大学讲学十一年。
著有《日本篆刻艺术》《佛教写经》《三笔三迹》《中日禅宗墨迹研究》《日本书道史》《中日篆刻边款释文集释》《吴昌硕篆刻》以及《韩天雍大篆》系列法帖十种。其中《中日禅宗墨迹研究》论著获国家“十一五”社会科学艺术基金奖。 此外,出版《韩天雍金石书画作品集》等十余种,发表书法、篆刻论文及其核心期刊三十余篇。主持策划二〇一〇年瑞安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大展、二〇一四年海宁纪念王国维逝世九十周年全国古文字大展、二〇二一年罗振玉、罗琳甲骨文书法大展等。其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钓鱼台国宾馆等几十家美术馆、博物馆所珍藏。
展览前言
老韩,34年前对他的这一称呼至今没变。这么多年来,无论我们之间的地理距离有哪些变迁,但我们相互之间的关注和交流却从未间断。欣闻老韩又要举办《磨挲钟鼎 陶写本心》篆书篆刻大展之时,我不由得想到这30几年来老韩始终笃定信念,心无旁骛,初心未泯。他一直在先秦古文字研究、大篆书法、中日书法比较、篆刻这一他自己圈定的领域内砥砺奋进。
老韩是北方人,性格是粗线条的,思维定力是长线的。这三十几年在南方学习工作生活的人生轨迹中有重要的三个关键点被他牢牢地抓住:一是89年到浙江美术学院攻读书法篆刻方向研究生时,师从沙孟海、刘江、章祖安三位先生。当时沙老看到他的真草篆隶四种书体的作业后,对他说:"你的篆隶很好,以后可在先秦古文字方面作为研究方向"。这句话可谓醍醐灌顶,被他牢记心间。记得那时候看到的老韩,每天不分酷暑严寒,起早跑步锻练身体,然后去工作室忘我的临习殷商甲骨、两周青铜器铭文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石鼓文》,在早歺前他已经工作了两个小时,工作室里他临摹过的元书纸几天就会堆积如山。记得90年代初,他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当时他的二十四张四尺整纸相接的巨幅大篆作品庄子的《逍遥游》在陈列馆展出时占据半壁江山,气势先声夺人,笔法厚重高古,令人震撼!此外还有书写曹操的《观沧海》和阮籍的《咏怀诗》等系列篆书作品引起大家的关注,让我们领略到他那扎实的传统功底和化古为新的个性魅力。在对篆书技法、审美表达、情感呈现的研究中,看到他敬畏天地,尊重古人,而又试图超越的意志与信心。他以古意抒性灵,以篆书本身所包含的审美气质、精神书写出丰富的具有时代气息和丰富内涵的韩式大篆风格。这在《韩天雍大篆》十册教材中得以显现。
二是老韩在浙江美院读研期间,在对古文字大篆书法研究创作的同时,他的第二个发力点是中日书法理论比较研究方向,他以专业日语的优势,思路清晰向中日书法比较研究发起研究攻势。他硕士毕业时,第一本学术著作《日本篆刻艺术》已经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作为重点书目出版发行。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又写出《三笔三迹》《佛教写经》和《禅宗墨迹》等日本古典研究系列丛书,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20年间曾再版六次。他在欧阳中石先生处撰写的博士论文《中日禅宗墨迹研究》,荣获了2008年度国家社科艺术基金奖。另有,最近,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日本书道史》著作,更是他三十多年来中日书法比较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中日书法史学比较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充分显现出一位学者型书法家的实力。
第三个方向是老韩的以大篆入印的篆刻艺术。现在看来老韩的这三个方向的研究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几十年来,老韩始终对大篆入印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情感。一笔笔写出韩式篆书的同时,一刀刀刻出了韩式风格的篆刻作品。尤其是他与夫人刘茜合作的大型陶印,千姿百态的龟钮与他古拙浑厚的篆法相得益彰,令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大篆入印加之雕刻的金石之气,呈现出篆书与篆刻的交融性在无限的视觉触感之中,金石之纹斑驳闪烁……。从浙江美院研究生毕业三十几年中老韩一次次证实了他最初对自己三个方向的人生定位!
这次他的《摩娑钟鼎 陶写本心》篆书新作展,诚如韩愈先生所言:"接雄词于章句,窥逸踪于篆籀",篆籀之古逸新趣必将给我们带来新的视觉盛宴,预祝老韩的《摩娑钟鼎 陶写本心》大展暨《日本书道史》和《韩天雍厚积堂印选》的新书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
曾成钢
20230526
《韓天雍篆刻選》序
曹锦炎
篆刻作為一門藝術,和書畫作品一樣,寄托和表達的應該是作者的精神家園,而展示給讀者的當是美的享受。印譜的編選出版,就是很好的傳布展示方式。
當今書壇,以書寫大篆而聞名的書家,中國美術學院的韓天雍教授可謂是佼佼者。他從古文字中汲取精華營養創作的書法作品,頗具震撼力,但若從篆刻家的角度視之,在一般人的眼中其仿佛是“小荷纔露尖尖角”。其實不然,天雍兄的篆刻作品同樣帶有他的個人魅力,他以古璽文字和金文入印,積印作近千方,衹是從未發表,以致不被國內同行瞭解而已。
天雍兄出生於遼寧沈陽,父母都是知名作家,一九九二年從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師從沙孟海、劉江教授;二〇〇一年獲首都師範大學書法研究院博士學位,師從歐陽中石教授。現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古文字書法創作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甲骨文學會會長,日本岐阜女子大學特聘教授等職。
天雍兄于古文字書法、篆刻上的成就,得力於他的勤奮。從他碩士學習階段編纂《日本篆刻藝術》一書(一九九五年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便被西泠印社破格吸收為社員一事,即可窺見。自沙孟海先生幚他確定以先秦古文字創作與研究作為碩士研究生主攻方向後,他系統地選修了我在浙江美術學院書法專業開設的古文字課程,並大量閱讀于省吾、唐蘭、陳夢家、李學勤、裘錫圭等先生的文章。他除了臨摹大量的兩周金文拓本外,還遵照劉江先生選定的《十鐘山房印舉》中百余品古璽、秦漢印,加以臨摹,日以繼夜,孜孜不倦。這為他後來以古文字作書法、篆刻創作打下扎實基礎。天雍兄畢業留校後,除了教書育人外,書法、篆刻創作皆是他的日課,從不懈怠。有件事或可作為例證,如他作為岐阜女子大學的特聘客座教授,在日本前後授課、講學十一年,其間為日本同道刻印不下五六百方,從中亦可見其用功和創作之勤。
天雍兄的篆刻作品,早期以古璽見長,可以他的自用印為代表,後來大都是以金文入印。近年來,他以金文入手、大型陶印作為其主要創作對象,與其金文作品一樣,將東北漢子的粗獷性格,拔劍斫地、斬釘截鐵的入刀功夫,在這些印作中表達得淋漓盡致,頗顯個人風格。記得天雍兄曾經和我說起,他認為:一個好的篆刻家,首先應是篆書家,衹有篆書形成了風格,他的篆刻纔有可能形成風格。對此,我頗首肯。我想在這本印作選集中,讀者亦能和我一樣,得到體會。
我與天雍兄亦師亦友,現又屬中國美術學院同事,相互瞭解較深。近日再三閱讀了他的印作選集稿本,給我留下深刻的形象。篆刻之道,雖往往被視作雕蟲小技,但清代學者錢竹汀有語云:“獺祭難言博,蟲雕亦可憐。”憐者愛也,天雍的篆刻作品,不愧為“可憐”。今印集出版在即,是以為序。
二0二二年初秋時節於杭州西郊夢泉軒
《日本书道史》推介
这是一部以中国学者视角书写的《日本书道史》,它的坚实基础来源于作者20余年在中日两国往来穿梭中所搜集的厚重资料及深入审视。在此期间,作者除进行日常教学、讲座、评审外,还走访了众多日本的美术馆、博物馆、资料室,以及通过师友如今井凌雪、小林斗盦、梅舒适、稻村云洞、杉村邦彦、大野修作等诸位先生的帮助,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日本书道文献研究资料,为此书的撰写提供了有力支撑。
书中书道史的表述经历了上古、飞鸟、奈良、平安、镰仓(南北朝)、室町、江户、明治、大正、昭和时代,时间线完整清晰,内容上丰富翔实。日本书道文化在汉字文化圈占据了一席之地,虽起步较晚,但经过遣隋使、遣唐使的交流传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写之美,与中国书法同源异流,相伴而行,各持差异。一个端庄持重,具含蓄之美;一个浪漫多姿,有张扬之态。
至近现代,有杨守敬、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对两国文化的互鉴,有吴昌硕、赵之谦、徐三庚等书家对日本书法篆刻艺术的影响,加之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向西方的学习,加速了其对现代书风的开启。而文物资料图片、孤本善本的呈现、回流、展出也可以让国内观者大开眼界、一饱眼福,中日书法文化交流亦是作者着墨颇多的地方。
资料的互用更需建立在作者对于两国语言的精深理解上,韩天雍教授精通汉语、日文,凭借深厚功力游刃有余地撷取文献并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述不是简单逐词逐句的翻译,而是深入消化并借鉴新成果后,以中国学者角度为出发点的学术再创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数十万字、包含百余张精美图片的《日本书道史》将为我们带来与日本书道有关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等方方面面内容的最新解读与独特诠释。
王晔(博士)
作品欣赏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雄浑” 68x136cm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纤秾” 68x136cm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疏野” 68x136cm
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68x136cm
苏轼 《和董传留别》 68x136cm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洗炼” 68x136cm
苏轼 《浣溪沙》 68x136cm
鲁迅 《莲蓬人》 96x176cm
苏轼 《水调歌头》52x232cmx4
邀请函
展览地址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上海市嘉定区博乐路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