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203个故障升空

这么去航天 2024-08-14 14:21:46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航天领域赢在了“起跑线”上的苏联渐渐感觉到了危机:一是屡败屡战的美国逐渐追了上来,二是自己在技术上遇到了瓶颈。

从1965年上升2号载人飞船升空并返航后,直到1967年都没有再发射载人航天器。

实际上,在这期间,苏联人虽然有优越感,但却一直没敢睡大觉,而是在抓紧设计新的载人飞船——联盟号。

出师不利 遭遇三连败

联盟号载人飞船的设想最早是科罗廖夫在1962年提出的,分为乘员舱、推进模块和一个可绕月的载人飞船,与美国阿波罗飞船的设计不谋而合。

“联盟号”这一名称寓意着牢不可破,而苏联对“联盟号”也是寄予了厚望。

苏联当时的航天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在轨道建立军用任务的有人空间站;第二步,制造能完成登月任务的载人飞船;第三步,建造全球通讯卫星系统。

放在5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这个计划无疑是伟大的,而这些设想后来也都被美国全部实现了。

随着“联盟号”的设计、研制,到了1965年9月,首批航天员训练组被敲定。1964年作为“上升1号”任务的领航员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科马洛夫再次进组,而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航天员加加林作为他的替补。

苏联航天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

1966年1月,总设计师科罗廖夫病逝,而“联盟号”的研制进展一直不顺。

载人升空前,对航天器进行无人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此前,“联盟号”进行过两次无人测试:一次因为失去控制被迫自毁;另一次直接在发射台爆炸,不仅飞船炸没了,发射塔也塌了。

两次事故,给如日中天的苏联带来了巨大打击,而面对美国双子座计划的成功,他们更是着急上火。毕竟谁都想先把月亮“捏”在手里!

在经历接连失败之后,苏联国家委员会决定在“联盟号”载人试验之前再进行一次无人试验飞行。

但之前的爆炸令作为“联盟号”主发射台的拜科努尔发射场31号台损毁严重,要修6个月。而当时如果要换发射场的话,燃料加注系统和其他硬件设备又必须在31号场区操作。无奈之下,苏联人只好让火箭先在31号场区加注燃料然后再转移到2号场区。然而祸不单行,在转运的过程中一台机车出轨,为了确保安全,不得不对整条铁轨进行检修……

直到1967年2月3日,第3艘“联盟号”无人飞船终于在严寒中被安置在发射台上。

2月6日,在距离发射仅剩下4小时时,火箭却因为技术原因中止发射。焦急的苏联人近乎崩溃!因为拜科努尔的天气不是随时都适合火箭发射的。

不过第二天,“战斗民族”的工程师们还是冒着-22℃的严寒和每小时80公里的强风将“联盟号”发射出去了。

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一开始飞行状态就很不好,但最终还是勉强入轨。

尽管因为助推器和太阳电池阵列等故障不得不提前返回、最后着陆点比预计偏了510公里、返回舱防热底还被烧穿,但总算是按程序完整跑了一圈。

至此,连续三艘“联盟号”飞船的无人测试都以失败告终。

“带病”发射船毁人亡

一周之后,专家们召开会议讨论测试结果。

出乎意料的是,一众专家中,只有一个叫普鲁德尼科夫的提出应该增加无人测试,大多数人则被“给国家的献礼”逼得说不出话来:196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50周年。

也许,这真应了那一句古训: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可惜的是,这一士之谔谔没有被决策者听进去。而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在此时已经注定了!

苏联人依然按计划准备着“联盟号”的首次载人试验,航天员们在预定发射日的两周前抵达拜科努尔。

按照计划,“联盟1号”搭载1人率先升空,第二天再发射搭载2人的“联盟2号”,两艘飞船在轨道上合并对接,“联盟1号”的航天员进入到“联盟2号”里,之后3名航天员乘坐“联盟2号”返回地面。这与登月任务的轨道转移活动十分相似。

尽管记录在案的故障有203项,但1967年4月23日凌晨3时35分,“联盟1号”还是发射升空了,这是“联盟号”飞船的首次载人任务。虽然苏联在此之前已经发射了“东方号”和“上升号”等多艘载人飞船,但“联盟号”不仅体积增大了,而且所使用的技术都是全新的。

载有航天员科马洛夫的“联盟1号”顺利升空,但进入轨道后便出现了一系列故障:右侧太阳电池阵未能展开,导致飞船供电不足;无线电短波发射机不能正常工作;姿态控制系统不能使飞船姿态得到很好的控制。

身穿航天服的科马洛夫

科马洛夫试着操纵飞船转向太阳,但是没有成功,之后,他又试着使用姿态控制推进器手动转动飞船,同样失败。飞行至第三圈时,科马洛夫再次尝试调整飞船,还试图敲击飞船外壁将未展开的太阳能电池板震出去,还是没有成功。飞行到第5圈,科马洛夫使用离子定向系统正姿的尝试再次失败。

可怕的是,当“联盟1号”正面临严重问题的时候,国家委员会的头头脑脑们却仍然计划发射“联盟2号”完成对接任务。当然,国家委员会的考虑也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如果“联盟2号”能与“联盟1号”成功对接,那么“联盟2号”上的航天员就能通过舱外活动把“联盟1号”的电池板展开。但问题是,这需要“联盟2号”载3名航天员上天,而“联盟号”的返回舱又装不下4个人返回地球。

最终,国家委员会还是决定取消发射“联盟2号”,并中止“联盟1号”的飞行任务,飞船紧急返回。

“联盟1号”飞行至第十七圈时,自动返回失败,科马洛夫只能采用人工控制,并于第十九圈实现返回。数据显示“联盟1号”将在莫斯科时间6时24分左右在奥尔斯克以东着陆。但当“联盟1号”返回至约7公里高度开伞时,由于飞船姿态失稳,致使降落伞绳缠绕在一起,主、副降落伞都未能打开,返回舱以每小时150公里的高速坠落地面并着火,科马洛夫遇难,成为第一名因执行载人航天任务而遇难的航天员。

当救援队员赶到着陆点时,看到的是冲天的黑烟,返回舱燃起了熊熊大火,融化的金属和泥土混在一起迸发着耀眼的火苗。

联盟1号返回舱的残骸

谁也没有想到,“联盟1号”在飞行中遇到的那么多故障都被科马洛夫奇迹般地克服了,而最后要了他的命的却是降落伞——主伞没有打开、备份伞也失效了。

1967年4月26日,苏联为科马洛夫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15万民众自发参加,他的骨灰被军车运过红场,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

1967年4月26日,科马洛夫的骨灰盒装在军车上,有超过15万的苏联国民为他送行

苏联以国葬的待遇将科马洛夫的骨灰安放于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下

后来有人回忆,科马洛夫是可以选择不参加“联盟1号”任务的,那样的话,坐在“联盟1号”上的将会是加加林。当时科马洛夫早已知道“联盟1号”有203个故障报告,他曾说:“如果我不执行这次飞行任务,他们就会让替补航天员去,而加加林是我的替补,他会替我冒险,我们说好要好好照顾他的。”只是科马洛夫没有预料到,在他牺牲后不到一年,他的战友加加林就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科马洛夫(右)与加加林(左)在一起

科马洛夫用技术战胜了飞船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但是最终未能改变无法平安返回的命运。作为真正的勇士、英雄,科马洛夫不仅属于苏联,还属于全人类,他的名字被载入人类史册,如同他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足以让人们仰望!

本文原载于《太空探索》杂志2019年第7期。

文/超隐

编辑/杨斯爽

审核/穆檀

监制/姜军

0 阅读:21

这么去航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