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 年,新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法制建设的关键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时代需求,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在法学教育领域,将当时综合性大学中分散的法学、政治学等学科进行了系统的拆分与重组。一批政法学院应运而生,像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西南政法学院(今西南政法大学)等,这些院校的设立,为我国政法人才的集中培养搭建了重要平台,成为 “五院” 发展的根基。它们从一开始就肩负着为国家政法系统输送专业人才的重任,在学科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都紧密围绕政法工作实际需求展开。
而 “四系”,即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律系,在这场调整中,保留了综合性大学的法学教育传统。以北京大学法律系为例,其历史可追溯至 1904 年京师大学堂的政法科,历经岁月沉淀,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综合性大学的环境中,法学教育得以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为培养具备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法学人才创造了条件。

“五院” 在成立后,长期由司法部或地方政法系统直属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使得 “五院”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极为明确,专注于为政法系统培育专业人才。学校的课程设置紧密围绕政法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模拟法庭、实习基地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法律实务场景,为毕业后迅速适应政法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与之相对,“四系” 依托所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法学教育中更侧重法学理论研究与跨学科融合。在综合性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多元学科氛围的滋养下,“四系” 的法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法律条文的传授,更注重引导学生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去理解法律现象和法律制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中国政法大学,它由北大、清华等多所名校的法学系合并组建而成,汇聚了各方法学教育的精华,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卓越的师资力量,被誉为 “中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在法学教育领域树立了极高的声誉。
1998 年,我国高校管理体制迎来重大改革,这一变革也深刻影响了 “五院四系” 的发展路径。在这次改革中,“五院” 中的部分院校,如西北政法大学,划归地方管理。尽管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但这些院校始终坚守政法教育的行业特色,继续在地方政法人才培养、法治建设研究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与地方政法系统的紧密合作,深入了解地方法治建设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与此同时,“四系” 所在的大学纷纷进入 “985 工程” 体系,这为 “四系” 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凭借 “985 工程” 带来的丰富资源,“四系” 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综合实力。在法学教育中,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开展前沿研究,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交流讲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发展空间。
五院四系的院校构成
“五院四系” 由两类高校组成,共同构筑起法学教育的核心阵营。
五院(五所政法类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211 / 双一流):作为法学教育的领军者之一,坐落于首都北京,汇聚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与高端人才。其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法学各个领域,在法学教育与研究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扎根于重庆,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法学教育质量闻名遐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法律人才。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地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涉外法律、经济法律等领域成果斐然,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211 / 双一流):位于武汉,巧妙地将法学与财经学科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在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学科实力。
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立足西安,辐射西北地区,在法学教育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为西部地区的法治建设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四系(四所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系,现均升级为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原法律系,985 / 双一流):作为北京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院秉承了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学术传统,在法学理论、法律实务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建树,培养出众多在国内外法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者与法律实务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原法律系,985 / 双一流):被誉为 “法学家摇篮”,以其扎实的法学理论教学和强大的师资队伍著称。人大法学院的校友遍布司法系统和学术界,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武汉大学法学院(原法律系,985 / 双一流):武汉大学法学院在国际法、环境法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积极参与多项国际公约的制定,为我国在国际法律舞台上赢得了重要话语权。
吉林大学法学院(原法律系,985 / 双一流):吉林大学法学院以其严谨的学术氛围和全面的法学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法律人才,在法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成果丰硕。
学科实力与排名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法学学科)
A+: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在此次评估中脱颖而出,斩获 A + 评级,这充分彰显了它们在法学领域的超强实力,代表着国内法学教育的最高水平。中国人民大学在法学理论、民商法学等多个学科方向都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中国政法大学则在法学教育实践、诉讼法学等方面表现突出,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获得 A 评级。北京大学凭借其顶尖的学术资源和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法学教育与研究方面保持着领先地位;清华大学依托强大的理工科背景,在科技法、知识产权法等新兴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武汉大学在国际法、环境法等传统优势领域继续深耕,不断拓展研究深度与广度;华东政法大学在经济法、国际法等学科方向成果卓著,依托上海的国际化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西南政法大学作为法学教育的传统强校,在刑事法、民商法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A-: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获评 A-。吉林大学法学院以其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全面的学科布局,在法学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法学与财经学科有机结合,在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等特色学科方向表现出色;对外经贸大学在国际商法、涉外经济法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为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法治建设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B+:西北政法大学获得 B + 评级。该校在法学教育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刑事法学、法学理论等领域有着较强的学科实力,为西部地区的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合排名与声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深厚,在法学界声誉卓著。其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法律思维能力。人大法学院的校友在司法系统和学术界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校赢得了 “法学家摇篮” 的美誉。
中国政法大学:以诉讼法、国际法见长,在法学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学校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中国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中表现突出,2023 年最高人民法院录用名单中 5 人来自该校,充分展示了学校在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方面的优势。
西南政法大学:作为刑事法、民商法领域的传统强校,虽然未入选 “双一流”,但凭借其强大的校友资源和卓越的教学质量,在法学界依然占据重要地位。西南政法大学的校友遍布全国各地的司法系统,被称为 “法界黄埔军校”,其在法学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和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国际法优势明显,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尤其是在涉外法律领域,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熟练运用国际法律规则处理复杂的法律事务。
三、核心优势与行业影响力
体制内就业:五院四系的毕业生在公检法系统、党政机关中占比极高。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2021 届毕业生中,873 人进入机关工作。这得益于学校在法学教育方面的卓越声誉和强大的专业实力,培养出的学生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律所与国际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凭借其顶尖的学术背景和优秀的专业能力,多进入红圈所或国际律所,起薪可达 30 万 +/ 年。这些学生在国际法律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处理各类复杂的国际法律事务,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与国际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与财经学科融合是其显著特色。学校开设了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等特色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运用能力。在知识产权保护、经济法律事务处理等方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武汉大学:国际法、环境法研究领先,积极参与多项国际公约的制定。学校的法学院拥有一批在国际法、环境法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通过开展前沿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推动我国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治建设。
北京、上海院校(如法大、华政):依托一线城市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密集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拥有众多的国家机关、大型企业和知名律所;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金融、贸易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些院校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法律实务和行业动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西南政法大学:在川渝地区司法系统影响力深远,校友在本地政法岗位占据重要地位。学校的校友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和职业发展支持,毕业生在川渝地区的司法系统中能够迅速融入工作环境,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当地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四、录取分数线与性价比
录取难度
顶尖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其法学专业的分数线最高。以 2023 年安徽理科为例,录取分数线达到 690 分。这体现了这些院校在法学教育领域的极高声誉和对优秀生源的严格选拔标准。
高性价比选择:
西北政法大学:分数线相对最低,适合中分段考生报考。虽然分数线较低,但学校在法学教育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较强的学科实力,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法学教育资源,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吉林大学:法学学科评估为 A-,但录取分数线低于同类 985 院校。学校以其全面的法学学科布局和严谨的教学态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对于希望在法学领域深造且分数相对不占优势的考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