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的“无奈”,被污染30年,为治理耗资500亿,如今怎么样了?

峰爱钓鱼 2024-04-08 00:29:59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内陆湖,曾一度被誉为南部高原的“明珠湖”。曾经的滇池,湖水清澈,鱼种丰富,鸟类繁多。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滇池的处境变了,水质严重污染,水中鱼类减少,水体迅速富营养化。

存在了数百万年的美丽滇池,仅仅几十年就破败不堪,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从一类水质到五类,滇池几十年的生态变化不堪入目!

上世纪50年代,滇池的水质在当地,那可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为了迎新,随即进入高速的发展阶段。

到了80年代,滇池周边的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暴涨,滇池就开始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由于地处云南最低洼处,滇池最终成为了当地最大的“纳污地”,无数的生活污水,工业排放,全部涌入了滇池之内。每年有高达上亿立方米的污水流入滇池,也正因为如此,滇池的水质迅速的从一类降到了劣五类。整个湖区到处都是富营养化状态,甚至部分水域更是恶臭遍野,情况那是相当难堪。

污染加剧,肆意引进导致生态严重破坏,滇池彻底破败!

早在上世纪70年年代前,滇池的渔业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湖区生存着超过50种鱼类,其中特有鱼类就有24种。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昆明裂腹鱼、多鳞白鱼、金线鱼、云南倒刺鲃等土著鱼。

有资料显示,在70年代以前,滇池当地渔民的年捕捞量可达3000~4000多吨。

然而,到了70年代后,为了能更好的创造经济效益。当地开始大量引进价值更高的鱼种太湖银鱼、麦穗鱼、鳜鱼、虾虎鱼等。

由于属外来鱼种,在滇池里就成了没有天敌的异类,长此以往之下,滇池的生态也开始慢慢倾斜。

加之污水的排放涌入,二者相互作用下,滇池彻底陷入了水质危机。

‬为求改变,耗资500亿,禁渔十年,只为“拯救”滇池!

滇池属于内陆湖,湖水流速缓慢,这也导致了整体的治理难度会变得更加困难。

不过困难再大,只要处理得当,效果肯定也不会太差。

我国为了治理滇池,先后投入大量资金,从1996年开始到2020年,先后投入超过50亿人民币。期间不仅修建了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分流管道、清淤疏导、退耕还湖、扩建湿地等政策。

同时,为了更好的保证生态的恢复,自2010年以来,当地更是累计投放了300多万尾鱼苗,希望能成功做到“以鱼养水”的自然治理。

并且,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出台,滇池也同样效仿加入,与长江一样进入十年禁渔期。

可即便如此重视整治,滇池的30年破坏,却依然无法快速整治。不过,好的一面就是,在近5年的水质检测显示,滇池成功的从5类水质上升至了4类,并且是彻底稳定在了4类。

‬最后

滇池的“救赎”路还在持续,打造“高原明珠、绿美春城”的目标,也还需努力。

不过,想要彻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为的努力是关键,但是,自我修复却也缺少不了。

不过,在如此重视的整治之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滇池会在不久的将来,“明珠湖”的美名会回归。

0 阅读:0

峰爱钓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