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海军解密了“卡尔·文森”号航母F-35C坠海的事故调查报告。F-35C是航母使用的型号,没有垂直起降能力。根据维基解密,F-35C增大了机翼和平尾的面积,拥有着舰钩,加强了起落架的强度。2022年1月24日,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在中国南海,正在放飞和接收飞机。当地时间大约16:31,一架F-35C着舰,但未能成功。
几天后网上出现了这一事故的两段视频:第一段似乎是多部视频监视摄像机综合拍摄的:航母“航空控制室”安装的监视器屏幕以黑白画面展示了战机撞到甲板上,沿航母滑行,并坠落到舷外。在第二段彩色视频上,这架飞机短暂飞越甲板,但其中没有坠海的画面,显然是一名舰员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拍摄的。另外还有一张F-35C落在海面上的照片。这些画面流出,显然是美军的保密工作出了问题。泄露上述秘密信息的人被迅速处理并受到惩罚,但没有披露姓名,只知道所有五个人均已退役!
战机从尾部进入航母,减速,努力用着舰钩钩住阻拦索,在航母甲板上着舰。如果飞行员错过甲板,或甲板繁忙,他需要在四周盘旋,等待指令。这种情况下战机要加速吗?任何情况下要在长度仅约100米、运动、颠簸的海上“小点”上降落绝非易事。
调查报告谈到通常情况下战机如何着舰。根据《海军航空训练与作战手册》,距离3海里、高度800英尺开始进入着舰,采用零坡度,平行于航母的航向。此时应该考虑到,航母的航向与在甲板上着舰的实际航向并不一致,因为甲板与航母航向成一定角度。应该以最佳的12.3度迎角着舰,这一角度可以让着舰钩稳定地钩住阻拦索。飞行员要时刻关注战机重量、速度与迎角的关系,始终保持12.3度的着舰迎角。
“加速着舰”是舰载机着舰的基本操作,为的是没有钩上拦阻索时要立即进行复飞。加速进入有多种方案,而且对海军飞行员而言这是家常便饭。着舰的一般规则:你一接触甲板,就要把油门杆推到最大,因为并未结束,你可能滑过,没有挂住阻拦索,阻拦索可能断裂,你不得不滑过整条跑道,复飞。
美军这起事故关于飞行员的情况一无所知,但显然这是一位年轻的飞行员,空军中尉军衔,飞行时数是650小时,其中在F-35C上370小时,他通过了所有测试和考试,获得了需要的等级,允许作为僚机飞行。这一次着舰时,他放起落架后,也放下了着舰钩。飞机传感器记录,在起落架撞击甲板前4秒他激活了空气制动器,因为他想迅速降速,并放下机头。对飞机飞行参数的分析表明,按下空气制动器电门时,机翼后缘收起,这导致升力下降。着舰最后阶段,当飞机速度123节、迎角23度时与甲板发生了撞击。战机在着舰最后时刻失速并“坠海”。飞行员试图修正态势,但为时已晚。
现场值班的救援直升机快速赶到,海面上是落入水中的降落伞,油料污迹,漂浮的残骸和仍然保持在水面上的战机。救援潜水员跳入水中救起了充气筏上的飞行员。飞行员报告背部、颈部痛疼,潜水员请求提供救生吊篮。最后,直升机将飞行员拖离降落伞,送入舰上医院。
因为这位飞行员是飞行小队中首个着舰的,因此他失败后,航母停止接收飞机。空中剩余的三架F-35C前往附近不远处的另一艘“林肯”号航母上降落。
这份调查报告描述了事故的发生及其原因,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美国海军先进战斗机在航母甲板上着舰的程序。可以看出,战斗机着舰十分不容易,每一米、每一秒都生死攸关。美军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避免。
不是让蚕哥吹下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