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 记得点赞关注加分享哦!今天是3月15号(星期六)
昨日玉米市场的看点竟然在河南与山东企业之间展开,现货市场再度上演了两级分化,山东的降价是到货破千造成的, 而河南企业的上涨却与政策有关,一绿一红的局面又能持续多久?东北保持上涨动能,价格还能涨多久?期货在山东全线飘绿之前已经开跌,是否意味着玉米告别持续上涨的局面要迎来大跌呢?

进入本周后,山东企业到货保持小幅上涨的趋势,原因在昨日的文章里咱们已经说的很详细了,截止到目前山东及华北多数企业的挂牌价已经站稳2300的位置,甚至不少开始再做突破,但也必须要承认,目前华北及山东地区的价格已经到了阶段性的高点,势必会迎来阶段性的供应偏紧,价格进入震荡回落也就是必然的,不过大跌还不至于,从时间上来说新玉米刚刚进入播种期,从供应量来说余粮见不足,从持粮主体的角度来看看涨情绪依旧弥漫,只是要注意下部分持粮主体逢高的占比!
咱不止一次的说过,咱看涨玉米的同时也别忽视了潜在的压力,按照惯例来看,春耕期+气温回暖会对影响持粮主体的售粮态度,落袋为安的占比有有所上升,再加上基层余粮大幅减少并不代表市场没有粮源,要知道渠道库存和储备环节都存有不少粮源,再加上近期东北粮开始顺发华北山东,粮源供应的储备在增加,虽不至于造成全线崩盘大跌,但阶段性的回落是避免不了的
与华北山东不同的是,东北目前依旧保持较为强劲的上涨态势,不仅政策收储在扩大,中储粮的采购单也频出,虽说中储粮也在悄悄的投放且力度不小,但总体来看依旧是政策发力在“护航”。而且当前正值春耕时期,为了维护农户种植积极性,短期内官方扶持玉米的态度暂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只不过东北地区继续上涨的空间越来越小,所谓的创新高“一时半会”根本就不会出现!
一绿一红的局面又能持续多久?
这个问题问的就有点多余,山东到货破千维持不了多久,目前玉米价格还是被利涨因素笼罩,至于河南地区的上涨,除了粮源见底和南下销区之外,中储粮在当地的采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两者的作用效果都是有限的,所以一绿一红的局面本周就会消失,华北山东大概率还是会联手稳定2300的位置线!
东北价格还能涨多久?
从目前的市场条件来看,东北粮源会慢慢进入震荡期,虽说政策发力大幅降低了潮粮集中入市的风险,但有售粮想法的占比依旧不少,而现在东北地区的贸易商对建库的兴趣开始降低,毕竟期货价格已经开始全线飘绿,逢高出货的占比也会增多,只不过短期内受政策保护,价格大跌的几率极低,所以还是建议持粮老板分批出货吧!本月中下旬需要重点关注下当地粮源的入市情况,另外就是企业从近期的操作来看有“限制”粮源外流的意思,市场本身的供需作用正在悄然发力,短期内政策层面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如果政策继续利好,价格还有上涨的空间!

玉米告别持续上涨的局面要迎来大跌?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短期内玉米都不会出现大跌,现在政策利多夯实市场情绪和市场底,粮权逐步从农户向贸易商转移,定价权和话语权都在增强;暂没有大量替代品入市搅局风险。所以大家还真没必要过分担心,只要合理的把握出货时机就好,千万不要跟风,小编个人认为现在还不至于形成售粮潮!
小结: 玉米价格走势受多方因素影响,涨跌变化或在一瞬间。短期关注天气,售粮节奏,国际关注中美贸易形势,无论是东北还是山东亦或是华北,现阶段的大趋势以稳中偏强为主,虽说震荡难免,但在全面恢复市场购销之前,还是有一定保证的,只是切记盲目乐观看待玉米上涨的态势,要选择合理出售手中粮源!未来一段时间重点关注政策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东北潮粮的入市情况,还有就是官方是否会调整进口方案和拍卖投放力度。关于玉米中远期的走向,小编认为玉米的机会在的6-9月份,得出这个判断的主要原因就是今年售粮进度较快,后期容易出现阶段性的供应偏紧,虽很难再现高光,但至少会比现在的价格高出100-200元/吨!
现在的小麦市场,正处于“困守”底线的争斗中,昨日大面积回落的局面已经消失,整体偏稳局部涨跌互现,前面咱说过,小麦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到货激增造成的,从昨日价格波动来看,持粮主体的信心正在恢复,再加上有政策持续采购订单的发出, 价格还是有上涨的基础的,另外就是随着玉米价格走高饲料企业开始加大对小麦的采购积极性,小麦的走货渠道正在扩大,所以编建议持粮主体要保存心态的稳定,小麦价格近期虽说显得“落寞”,但并不代表要崩溃!

月初咱提到过,进入本月之后,小麦市场可能会出现较为“割裂”的景象,官方可能会启动轮出,毕竟要给新麦入市提前做准备,时间大概率会在下旬或是月末,其次就是随着小麦价格的走高,制粉企业承接积极性减弱,毕竟当前算不上面粉的需求旺季,不排除企业产能过剩的出现,即使小麦经过长期的顺价出,市场的余粮也比大家预期的高一些!针对小麦当前的行情, 小编认为小麦依旧不具备大涨的条件和基础,1.2-1.25元/斤的价格区间很难出现“超出者”!所以建议贸易商需要合理的把控出货时机
备注:对于当前玉米和小麦市场的行情分析,观点仅为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决策的依据。欢迎持有不同观点的朋友留言交流,共同探讨市场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