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是观众的心头好。这类作品就像是一个时光机,能让我们穿越回过去,感受那个年代的风云变幻。但问题是,有些导演和编剧似乎把历史当成了任意涂鸦的画布,随心所欲地添油加醋。

什么样的历史剧能够戳中观众的泪点和内心?无非就是三个关键:
1. 要尊重历史
就是得照着史书的剧本来,不能信口开河。比如《康熙王朝》就做得不错,把康熙平定三番的历史事件原汁原味地搬上了荧幕。

2. 价值观要正能量
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品。那些打着抗日旗号,把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拍成土鸡瓦狗式喜剧的所谓"神剧",根本就是在侮辱历史。
3. 艺术性要在线
剧情要有新意,人物要立体,这样才能让观众买账。三分真实,七分艺术加工,这才是历史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下面我们来吐槽几部典型的"历史改编"黑马:
《志愿军:生死存亡》:父爱的"包装"
陈凯歌这部电影票房不错,12亿哦!讲述了志愿军在铁原浴血奋战的故事。但问题是,电影硬是用了2个多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煽情"。
最招人诟病的是,导演似乎在为自己儿子阿瑟量身定做角色。虽然阿瑟的戏份不少,但对剧情推进几乎没啥贡献。这不就是明摆着要给儿子镀金嘛?网友们的吐槽可一点都不客气。

《广州十三行》:为资本洗白的历史剧
这部剧本来制作还不错,阵容也挺强大。但偏偏栽在了主演朱亚文身上。剧中,他把历史上争议性人物伍秉鉴给塑造成了个"英雄"。
真实历史是这样的:伍秉鉴就是个为英国人走私鸦片的帮凶,结果还想贿赂林则徐。可剧中愣是把他描绘成了"含冤入狱"的可怜人,还顺便黑了林则徐一把。这种"洗白"操作,让观众看得直骂娘。

《人生若如初见》:革命先烈的悲哀
这部剧改编自原著小说,以民国为背景。可播出6集就被叫停,原因无非是对历史的不实呈现。

男主角映射的是历史人物良弼,本是清室的死忠。剧中愣是把他塑造成了救国英雄。女主角秋瑾更惨,被写成了被"蛊惑"的傻白甜,完全抹杀了她的革命意志。这哪里还像个革命者?分明是在篡改历史!

《九霄寒夜暖》:文化误读的典范
这部剧简直是"噱头"的集合体:古装、探案、言情,啥都往里面塞。结果造型尴尬、逻辑荒谬、情节啰嗦。
最可笑的是,剧中大量使用日本元素:家纹章、丸亀团扇、和果子满天飞。这是在拍古装剧还是在开日本文化推广会?年轻观众看了指不定都要被误导成"日系风"了。

《虎胆巍城》:英雄叙事的滑铁卢
这部聚焦共产党的电视剧本想刷存在感,结果把抗日战争说成了过家家。剧中的日军简直是傻子,国军更是一群窝囊废。这么拍,好像抗日战争就是个周末野餐似的。

男主角动不动就是一个人端着机枪屠杀敌军,土匪见了他跟见了祖宗似的乖乖投降。这哪里还有一点真实感?明显是为了吹捧英雄,把历史当成了吹牛的本本。

对比一下像《亮剑》《走向共和》这样的经典历史剧,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好剧,不需要过多的特技和噱头。只要尊重历史、传递正能量,哪怕偶尔穿帮,观众也会买账。
这些被吐槽的历史剧,不就是在用所谓的"艺术加工",把历史往歪了带嘛!无论多少明星、多少投资,如果不尊重历史,观众是不会买账的。历史不是任你揉捏的橡皮泥,而是需要我们用敬畏之心去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