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推出三十条具体措施,涵盖城乡居民增收、服务消费提质惠民、消费环境改善等。
专家指出,《行动方案》在需求侧加大支持力度,多项措施涉及到增加收入、增加就业,为教育、养老、医疗等提供保障,让人们消费的底气更足,消费的信心更饱满。
增加收入、就业 保障休息休假权益

提振消费位列今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如何提振消费?增加收入是头等大事。《行动方案》第一条即为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包含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前的消费政策大多从供给侧入手,强调以供给引领创造需求。这次《行动方案》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减负。比如,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包括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支持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让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调、稳步调等。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表示,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促进充分就业。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发布后,多地出台了更具体的政策,比如北京石景山区在17日推出2025至2027年度促进就业优惠政策,重点鼓励新就业和零工就业,政策明确,石景山区户籍登记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保的,可申请社保补贴;石景山区户籍未就业青年在各类见习单位参加见习的,每月可申领880元生活补贴等。此外,还加大对失业人员就业奖励以及青年群体扩岗补助补贴额度,增加创业孵化基地资金扶持等。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方案》提到保障休息休假权益,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等。
目前,我国职工法定休息休假时间虽约120至130天,但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关注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认为可以以此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
“‘有钱有闲有消费’,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发展的趋势。”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消费也越来越重要,各个国家的发展都经历过或者即将经历这个过程,“休闲消费增加,必然会增加大量新型服务业发展,解决大量的就业。”在他看来,增加休假是政府政策性成本最低的促进消费的方式之一。
提高保障和供给水平 形成消费市场良性循环
《行动方案》对影响消费的各个因素都给予了充分的保障,包括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强化教育支撑、提高医医疗养老保障能力、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
符金陵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财政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大力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惠民生方面的支持力度,强化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保障,支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符金陵提到,将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托育和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育儿补贴制度研究等工作。同时,通过提高部分学生资助标准、扩大政策覆盖面,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偿还政策,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减轻学生家庭的教育支出压力。
在消费供给和消费品质上,《行动方案》提出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李春临表示,消费归根到底还是消费者和企业的“双向奔赴”。企业蓬勃发展的创新动能,催生出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和市场充分认可,消费升级进一步引领产业升级,就能形成消费市场的良性循环。
减少限制和壁垒 规范经营行为
《行动方案》重点提到了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和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包括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完善城乡消费设施、有序减少消费限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
具体来看,这两项行动主要内容有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全网最低价”等不合理经营行为;深化电视层层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及时清理对消费的不合理限制,不得搞“一刀切”和层层加码;深入清理整治各类市场准入壁垒;集市、户外展示、招牌设施设置等简化审批流程,实行线上即报即办等,这些行动背后是当下消费者和经营者反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稽查专员嵇小灵在新闻发布会上表态,安全是放心消费的基本前提,诚信则是放心消费的重要保证。“我们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非法添加、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市场顽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缺陷产品召回的监管力度,让市场更加安全有序、规范运行。”
李春临也表示,对于消费者,将下大力气保护好其合法权益,规范不合理经营行为,倡导实价优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省心、舒心、安心。对于经营者,将下大力气清理不合理限制措施,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有利于供给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挖掘和巩固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