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崆峒区举行了平凉红牛扩繁增量十条政策措施奖补资金发放仪式。仪式上,大秦乡因其在平凉红牛产业发展上的显著成就,荣获了2024年市级平凉红牛特色产业强镇称号。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大秦乡在产业发展、政策执行及群众动员上的不懈努力,更为其乡村振兴之路增添了强劲动力。
大秦乡梁西村作为平凉红牛产业的关键推动地,已成功将红牛产业培育为当地经济的核心引擎。该村始终秉承“抓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的工作理念,积极贯彻平凉红牛扩繁增量十条政策。通过广泛宣传、实地走访以及发挥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的示范效应,有效激发了村民养殖红牛的热情,红牛养殖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大秦乡梁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兰永彪说:“截至目前,我村现有存栏肉牛1301头,其中发展平凉红牛养殖大户7户,新增平凉红牛存栏200余头。下一步,我村将进一步扩大宣传,切实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拓展养牛大户,有效提升“平凉红牛”存栏率,为促进群众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大秦乡东九村也积极响应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紧抓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新机遇,通过村级广播、微信群推送、入户走访、张贴政策宣传彩页等多种形式,对平凉红牛扩繁增量项目及补助政策进行全面宣传,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养殖红牛的积极性。
大秦乡东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云欢说:“今年以来,我村通过摸清现有育肥牛存量,置换‘平凉红牛’品种,逐步完成了非平凉红牛的替换升级,持续壮大全村平凉红牛饲养量。截至目前,我村现有存栏肉牛1255头,其中平凉红牛存栏量281头。下一步,我村将持续抢抓机遇、盘活产量,按照“养殖场+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规模养殖场示范带动作用,切实走出一条可持续增收的致富道路。”
大秦乡农光旅互补生态产业园作为红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红牛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区发布平凉红牛扩繁增量十条硬措施后,产业园及时抢抓政策机遇,对场厂区原有的育肥牛品种进行置换,有效提升了平凉红牛养殖占比,并在奖补资金发放仪式上获得最高奖补资金79.7万元。
大秦乡农光旅互补生态产业园负责人董儿黎说:“今年以来,我们牛场紧抓全区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在乡、村两级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合作社对原有的育肥牛进行置换。目前,肉牛存栏量403头,其中平凉红牛271头。虽然本地肉牛价格有所浮动,但大部分红牛肉销往外地,减少亏损,增加收益,增强养殖信心。”
近年来,大秦乡始终紧扣平凉红牛品牌发展战略,将政策落实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石。通过全面贯彻红牛扩繁增量十条政策措施,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为红牛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大秦乡依托3个规模养殖场,深入推进“万千百十”养牛工程,全乡牛存栏量常年保持在1.1万头以上,为平凉红牛扩繁增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次奖补资金发放仪式上,大秦乡不仅荣获了2024年市级平凉红牛特色产业强镇称号,还获得奖补资金25万元。东九村与梁西村也获评2024年市级养牛专业村,各获取奖补资金10万元。这些荣誉和资金将进一步推动大秦乡红牛产业的持续发展。
大秦乡党委书记金龙说:“下一步,我乡将以实施扩量提质延链增效行动为抓手,一是持续推进‘万千百十’养牛工程,积极盘活闲置和利用率较低的养殖场,年内培育梁东、大秦2个养牛专业村,全乡肉牛饲养量力争达到2.7万头以上,牛存栏量保持在1.3万头以上;二是持续广泛宣传崆峒区红牛扩繁增量十条政策措施,坚持‘小群体、大规模’与标准化适度规模经营同步推进,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进一步提升平凉红牛养殖占比;三是加快推进平凉红牛大秦饲料加工厂投产运营,降低产业链前端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让‘平凉红牛’真正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金名片’,实现‘一头牛’带动‘一方富’的美好愿望。”(记者:兰彩云 编辑:兰雪荣 责任编辑:牛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