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渤海之滨,燕山南麓,唐山市作为河北的重要城市,闪耀着独特光芒。而开平区,犹如镶嵌在唐山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别样魅力。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展现出蓬勃的现代活力,在唐山市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唐山市开平区,探寻这片土地的精彩之处 。
二、地理位置 —— 冀东要地,交通枢纽
(一)区位优势
开平区地处河北省东部 ,位于北纬 39°33′—39°48′,东经 118°9′—118°22′之间。它宛如一颗关键的棋子,镶嵌在冀东平原的版图之上。其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重要节点。
在地理位置上,开平区与周边市区紧密相连。它东邻古冶区,西连路北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南与丰南区、西南与路南区接壤,北与丰润区、东北与滦县搭界 。这种接壤关系,使得开平区能够充分借助周边地区的发展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它地处冀东平原腹地,距市政府仅 9.5 千米,西北距首都北京市 164 公里,西南距天津市 118 公里,距省会石家庄 376 公里,东距秦皇岛 131 公里 。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接受大城市的经济辐射,还是发展自身的区域经济,都具有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
(二)交通网络
开平区的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宛如人体的血脉,贯穿全境,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京哈铁路犹如一条钢铁巨龙,在开平区的土地上奔腾而过,它承载着大量的客货运输任务,不仅加强了开平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还为开平区的资源外运和物资输入提供了坚实保障。
而京沈、唐津、唐港等高速公路,如同一条条快速通道,将开平区与外界紧密相连。这些高速公路极大地缩短了开平区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使得人员往来、物资流通更加便捷高效。对于开平区的企业来说,货物能够快速运输到全国各地,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便捷的交通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开平区旅游观光,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除了铁路和高速公路,开平区的城市道路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市区东一环和老唐古路完成高标准翻修改造后,进一步优化了区域内的交通环境,为居民的出行和车辆的通行提供了便利 。此外,开平区还积极规划和建设其他交通设施,不断织密交通网络,提升区域交通的整体承载能力。发达的交通网络,不仅为开平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也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促进了区域的繁荣与发展。
三、历史变迁 —— 岁月沉淀,古韵悠长
(一)古代历史渊源
开平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彼时,这片土地为山戎国属地,山戎作为北方的古老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战国时期,开平区归属于燕国,燕国的势力范围覆盖此地,为其带来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与融合。
秦汉时期,开平区属右北平郡 。在这一时期,中央政权对该地区的统治逐渐加强,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制度,促进了当地的稳定和发展。西汉时,右北平郡作为防御北方匈奴的重要前沿,战略地位显著,开平区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参与到了边疆防御与开发的历史进程中。
东汉时期,开平区分属辽西郡海阳县、新安平县、土垠县。随着朝代的更迭,区域的划分也在不断调整,这反映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对地方治理的不断探索。三国时期,开平区属海阳县,尽管处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但当地的经济、文化依然在持续发展,保持着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联系。
隋代,开平区由肥如县入新昌县,又改属卢龙县。到了唐代,这里成为石城县治所,石城县的设立,进一步推动了开平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在唐代繁荣的大背景下,开平区的商业、手工业等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元代,开平区曾为清州,后改属义丰县,清辖境并入滦州和丰润县。元朝时期,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开平区在这样的大框架下,其行政归属也经历了相应的调整,与周边地区的关系更加紧密,共同构成了元朝地方治理的一部分。
明朝永乐元年(1403 年),设在真定府的 “开平中屯卫” 徙于此地,开平由此得名。“开平中屯卫” 的设立,使得开平的军事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大量的军队驻守在此,不仅加强了边疆防御,还促进了人口的聚集和经济的繁荣。军队的屯田活动,开垦了大量农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军事需求也带动了商业、手工业等行业的兴起,使得开平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和商业重镇。
(二)近现代沿革
清朝时期,开平区属滦州管辖 。在清朝的统治下,开平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商业活动也在持续进行。当地的集市贸易十分活跃,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交换频繁,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民国时期,滦州改称滦县,开平为直隶省津海道滦县、丰润县所属。1928 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开平隶属河北省滦县和丰润县。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开平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开平区的一些传统产业开始面临挑战,但同时也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机遇。
1933 年 5 月,国民党政府与日军缔结《塘沽协定》,将冀东划分为两个 “非武装区”。1935 年 11 月,汉奸殷汝耕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于通县成立伪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冀东 22 县,开平属之。1937 年 “七七事变” 后,伪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于 1938 年 2 月与华北伪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流,将原属 22 县划归河北省,改称 “冀东道”,开平属伪 “河北省冀东道公署” 管辖。在这一时期,开平区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统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开平人民并没有屈服,积极参与到抗日斗争中,为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开平区辖境曾先后属丰(润)、滦(县)、迁(安)抗日联合县以及丰玉遵和丰玉宁联合县。在艰难的抗战岁月里,开平区的人民与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抗日武装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活跃,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开展游击战争,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期间,开平区辖境先后属冀东行署唐滦办事处、滦西县和丰南县。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开平区逐渐迎来解放的曙光。人民群众积极支持解放战争,为解放军提供物资、情报等支持,为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贡献了力量。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今开平区境内,大部分村庄为丰润、滦县、丰南县所属。1956 年 10 月,将碑子院区、洼里区、缸窑区农村部分合并建立唐山市郊区。1960 年 3 月,撤销区级建置,划归唐山市区管辖。1961 年 5 月,撤销市区建置,归属唐山市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同年 10 月,恢复区级建置,为唐山市所辖区,称唐山市开平区。1965 年 7 月,撤销开平区建置,恢复唐山市郊区。1982 年 4 月,唐山市郊区再次更名为开平区,直至今日 。新中国成立后,开平区的行政归属经历了多次调整,这些调整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对地方治理的规划和探索。每一次的调整都旨在更好地促进地区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开平区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四、特色文化 —— 多彩非遗,传承不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平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承载着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皮影制作是开平区极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唐山皮影堪称中国皮影文化中的瑰宝,有着诸多别称,如 “滦州影”“乐亭影”“老呔影”“冀东皮影” ,因其制作材料为驴皮,俗称为 “驴皮影”。它与 “乐亭大鼓”“评剧” 并称为 “冀东三支花”,并于 2006 年被纳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在皮影制作过程中,绘画师需先通读影卷,深入理解故事背景、人物身份和性格,随后在纸上精心绘制影人图案,再用钢针转描到浆好的驴皮上。最终呈现出的皮影,造型灵动鲜活,纹样精雕细琢,配色饱满夺目。这些皮影在白色幕布后,借助灯光的照射,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从帝王将相的传奇,到凡夫平民的生活,从神话故事的奇幻,到市井巷闻的烟火,应有尽有,生动地传达着引人向善的道义 。
开平评书也独具魅力。段派评书起始人为唐山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段少舫的父亲段荣华。他早年携全家来到唐山,后改行拜评书艺人尹福斌学说评书,出道后便在东三省及京、津、唐、秦一带声名远扬。评书表演者凭借一张嘴,便能生动地讲述古今故事,将听众带入一个个精彩的世界中,或紧张刺激,或诙谐幽默,或感人至深,让听众沉浸其中,感受评书艺术的独特魅力 。
猿功拳同样是开平区的非遗珍宝。此拳以仿猿形为根本,运动身形宛如猿猴,属于内外结合、刚柔相济的拳法。其基本要求包括含胸拔背、鼓腹收臀、松肩坠肘、挺颈收额、气沉丹田、龙蛇腰身等。在步法上,以前重后轻或前轻后重的鱼鳞步、后脚催前脚的冲趟步和前脚领后脚跟的擦拉步为主。手法特点则是攻发连招、生打硬要,进退攻守处处为攻,尤其是地如冰滑的地躺攻法更是别具特色。猿功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体现了先辈们对自然的观察和对武术技艺的创新 。
(二)传统民俗风情
开平区的传统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在传统节日习俗方面,春节期间,开平区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开平镇会持续开展 “大地欢歌迎新春 五谷丰登庆丰年” 民俗活动系列演出,为群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民间艺人会进行传统秧歌表演,他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手绢等道具,在欢快的锣鼓声中,迈着轻盈的步伐,扭出各种优美的舞姿,将节日的喜悦传递给每一个人。还有踩高跷表演,艺人们脚踩高跷,在高空中展示各种惊险刺激的动作,如跳跃、翻腾、劈叉等,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
元宵节时,开平区同样热闹非凡。后于家店村党建广场上锣鼓喧天,村民们舞起狮子闹元宵。舞狮者们身着醒狮服装,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或跳跃、或翻腾、或嬉戏,将狮子的威武和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唐山市开平区还会举办传统武术展演活动,百余名传统武术爱好者齐聚唐山花海,太极拳、八仙拳、八卦钺、春秋大刀等各种传统武术轮番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游客们的阵阵掌声,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
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辖区群众的节日归属感和幸福感,还传承和弘扬了开平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老的民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
五、经济发展 —— 产业多元,蓬勃向上
(一)传统产业升级
开平区的传统产业犹如历经岁月洗礼的参天大树,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通过技术革新和绿色转型,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
以陶瓷产业为例,作为开平区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持续进行技术革新。目前,该区拥有陶瓷企业 120 余家 ,这些企业不断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的精选,到制作工艺的精细把控,再到烧制环节的精准控制,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优化升级。例如,在烧制环节,采用了新型的节能烧制技术,不仅提高了陶瓷的烧制质量和成品率,还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 。
在生产工艺向绿色环保转型方面,开平区的陶瓷企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废气净化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进行严格处理,确保达标排放。一些企业还积极探索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制成建筑材料或其他工业原料,既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
这些努力使得开平区的陶瓷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日用陶瓷、卫生陶瓷等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日本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开平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陶瓷产业的升级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如陶瓷原材料供应、陶瓷机械制造、陶瓷包装等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
(二)新兴产业崛起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开平区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开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截至目前,该开发区已聚集了工业电气设备制造、新材料、汽车配件等类型的高新技术企业 32 家 。这些企业凭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例如,一些企业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端的工业电气设备,其产品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还有一些新材料企业,致力于研发新型的高性能材料,如高强度、轻量化的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开平区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
新能源产业也是开平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2023 年 8 月 4 日成立的唐山明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4 年初正式落户开平区 。该公司以新兴能源技术研发为核心,在氢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拥有 392 项专利,实现了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电堆、系统、匹配搭载应用四层级产品的产业化 。其计划总投资 2 亿元的唐山明天氢能北方产业基地项目,占地 65 亩,总建筑面积 3 万平方米 。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氢燃料电池 2000 套,系统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销售收入可达 2 亿元,将提供 100 个就业岗位 。此外,晓数绿景与唐山开平区签署了 6 亿元投资协议,未来将投资建设唐山开平开发区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这些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和发展,不仅有助于优化开平区的能源结构,推动绿色发展,还将带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
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崛起,开平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动力更加多元和强劲。未来,开平区将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六、特色美食 —— 舌尖开平,美味盛宴
开平区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众多特色美食如同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吸引着八方食客。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开平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 。
开平麻花堪称开平美食的一张闪亮名片。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永乐年间,从安徽濉溪县传入。最初制作方法简单,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进创新。如今,制作时需准备 1 杯牛奶、两个鸡蛋、2 大勺植物油、3 杯半高粉、1 小勺盐、6 大勺糖、2 小勺干酵母等材料 。先将牛奶加热后放至室温,融化酵母后,倒入盆中,加入打散的蛋液和油,搅拌均匀。接着把面粉、糖、盐过筛加入盆中,揉好面团。面团密封静置,发至 2 倍大后取出。将其轻放面板上擀开,按需求切长条,揉滚成长柱形,双手执两头向相反方向转,提起两头再转,重复动作拧成麻花生坯,静置醒半小时。最后,待油锅热后,将生坯下锅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在厨房纸上沥干油 。成品开平麻花色泽酱红,香气扑鼻,口感香酥,甜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
开平酱菜也别具风味。制作时,选用新鲜的蔬菜,如黄瓜、萝卜、莴苣等,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 。将蔬菜洗净晾干后,切成适当的形状,放入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使其初步脱水 。随后,调制独特的酱汁,通常会用到酱油、冰糖、花椒、八角等多种调料 。把腌制好的蔬菜放入酱汁中,让酱汁充分没过蔬菜,密封腌制一段时间,使蔬菜充分吸收酱汁的味道 。腌制好的开平酱菜,色泽鲜亮,口感脆嫩,咸香适中,具有浓郁的酱香味,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餐佳品 。
唐山蜂蜜麻糖同样不容错过。它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有着 400 多年的悠久历史 。其制作工艺极为讲究,需选用特制粉、白砂糖、上等蜂蜜、花生油、香油、饴糖等原料 。首先进行和面,将各种原料按比例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 。接着进行压片,把面团擀成薄片。然后进行网花成型,将薄片制作成独特的网状花纹 。随后进行炸制,将成型的麻糖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 。最后进行浇浆,把熬制好的蜂蜜糖浆均匀地浇在炸好的麻糖上 。唐山蜂蜜麻糖蓬松成花状,层片厚薄均匀,近似透明,口感香甜酥脆,打开包装,香油、蜂蜜、桂花的香气扑鼻而来,咬上一口,香脆的边缘应声洒落,蜂蜜的甜糯、桂花的清香、油裹面的酥脆在舌尖上交融,令人陶醉 。
七、旅游景点 —— 山水相依,人文荟萃
(一)自然景观
在开平区的自然景观中,陡河水库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位于开平区的双桥镇,距唐山 15 千米,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
这座水库于 1955 年开始修建,1956 年 10 月完成第一期工程,1970 年 3 月至 1971 年 10 月进行了第二期工程的修建,最终成为一座集防洪、供水和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其总容量高达 5.152 亿立方米,最大泄洪量为 1340 立方米 / 秒,控制流域面积达 530 平方千米 。水库形状近似三角形,北面和东南面被燕山余脉环绕,西南方则是人工修建的长约 2390 米的水库大坝 。大坝一端设有镇水铁牛和泄洪口,另一端与陡河电厂遥遥相望,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
陡河水库不仅拥有壮观的景色,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宛如一个巨大的生态调节器,为周边地区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库区内水质优良,为众多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水库栖息的水禽和各种鸟类已达到 30 多种,黑天鹅、野鸭、鸳鸯、白鹭、苍鹭、鹤等珍稀鸟类纷纷在此驻留,它们或在水面上悠然游弋,或在空中展翅翱翔,为水库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
同时,陡河水库也是唐山市重要的水源地,是市民的 “大水缸”,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 。它犹如一条生命之河,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为唐山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二)人文景观
唐山花海同样是开平区的一大亮点。它位于唐山市路北区与开平区交界处,核心区占地 11.02 平方公里,宛如一片花的海洋,绚丽多彩,美不胜收 。整个花海按照 “一带三园” 的空间结构进行规划,“一带” 是一条由东向南贯穿唐山的生态绿道,它如同一根绿色的丝带,将唐山花海与大城山、凤凰山、南湖景区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美丽的生态景观带 。“三园” 则分别为建华道以南的花海田园,这里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充满了田园风光的诗意;建华道与龙华道之间的花市乐园,是一个充满欢乐和活力的地方,各种花卉展示、娱乐活动等让人应接不暇;龙华道以北的园博园,汇聚了各地园林的精华,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园林艺术风格 。
唐山花海项目总投资 130.59 亿元,是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精心打造的大型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也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花海田园项目 。这里不仅是花的世界,还融合了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 。在花海中,你可以漫步于花丛之间,感受花香四溢;也可以参与各种户外运动,享受健康与活力;还可以参观各类文化展览,了解丰富的文化知识 。每逢节假日,唐山花海都会举办各种精彩纷呈的活动,如 “花海青春出游季” 主题活动,其中包括 “认养一棵树”,让人们可以为这片花海增添一份自己的绿色;“花语上上签”,带领游客探索花海的奥秘,解析花语的含义;“花海露营计划”,提供了舒适的露营环境和丰富的配套活动,让游客在花海中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唐山花海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而唐山玉清观,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它坐落在开平区北环路旁,虽然身处闹市,却散发着宁静而神秘的气息 。这座道观历史悠久,最初始建于汉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 。初毁于宋,后在明时得以复建,成为当时重要的道教场所 。然而,在举世闻名的唐山大地震中,玉清观不幸遭受重创,毁于一旦 。如今我们看到的玉清观,是在原址基础上新建的仿古建筑,它秉承了古玉清观的精神内核,完美再现了其昔日的盛景 。
玉清观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观内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灵官殿、文昌殿、玉皇殿和主殿三清殿 。主殿气势宏伟,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展现出精湛的建筑工艺;配殿则小巧玲珑,做工精细,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殿内还绘有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以道教故事及山水人物为主题,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
除了建筑和壁画,玉清观内还有一口著名的玉清古井 。相传,殷商后期,古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离国出走,路过此地。当时正值盛夏,酷热难耐,他们又饥又渴,突然发现一股清泉缓缓流淌,于是便掬水而饮,顿时感到清冽沁腑,饥渴全消 。兄弟二人被这股清泉所吸引,决定在此结草庐,过起清修生活 。后来,这口井的泉水被当地百姓用于做豆腐、酿酒,据说做出的豆腐甜嫩可口,酿出的酒香醇醉人 。这一传说为玉清观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浪漫的色彩,也让人们对这口古井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
玉清观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开平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开平区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当地人民的信仰和情感,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朝拜,感受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
八、未来展望 —— 机遇无限,前景广阔
展望未来,开平区前景一片光明。在《唐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 年)》中,开平区被列入中心城区范围,“唐钢 — 花海 — 开平新城” 将作为重要节点区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随着唐钢搬迁,周边厂矿企业腾退升级,陡河东部、开平南部地区将打造花海公园门户,强化工业风貌。同时,秦黄下片区、唐山花海、唐钢腾退、开平新城逐步进入规划、改造和建设阶段,开平区将加快融入中心城区,从北向南与路北区、路南区无缝连接,外环内开平区所辖行政区域将会得到重点发展 。
在产业发展方面,开平区将继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将不断壮大,新能源产业也将持续发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此外,唐山花海将进一步提升景观品质,积极导入生态休闲、文化创意、研学教育、主题游乐等新兴业态,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 “后花园”,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相信在未来,开平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发展,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成为唐山市乃至河北省的一颗耀眼明星 。让我们共同期待开平区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