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球队出资名单曝光,这20位幕后大老板谁在撑腰?总冠军归属早有迹可循!

海盐笔记 2025-02-20 16:31:36

“篮球拼的是实力,但这实力究竟从哪来?

”我们总说球场上的胜负靠球员和教练的表现,可有人却觉得,真正的较量其实早在幕后就开始了。

有人愿意大手笔砸钱建球队,有人靠资源整合稳扎稳打,到底是资金雄厚的企业队伍更强,还是精打细算的小团队更有韧劲?

今年CBA的球队背后,到底是哪些“金主”在撑腰?

CBA的球队背后,国企和民企的身影早已形成独特的竞争格局。

性质不同,它们的运作模式也各有各的特点。

像青岛、北京这些球队,基本都是地方的国企撑着,资源上稳健性很高。

而像浙江广厦、广东宏远这样的民营企业背景球队,更加市场化,做决策也灵活得多。

你可能不知道,比如北京市属国企背景的北京首钢集团,其资产规模在世界500强中排到328名,不仅对球队的基础设施支持到位,还有足够的资本在转会市场上一展拳脚。

同样的,青岛国信集团,也是一家国资独资的大公司,它们支持青岛男篮的策略,今年被认为会让对手头疼。

而民企的特点就是机动性强。

广厦的幕后老板楼明虽然个人资产“只有”80多亿,但胜在执行高效,他们的浙江广厦男篮每年资源投入都很有针对性。

像这种背景差异,直接决定了两种球队在CBA发展路上的不同方向。

有人说,篮球打的是技术,钱根本不能直接决定胜负。

但如果我们把比赛的前期链条拉长来看,这背后投入的钱就很关键了。

比如去年赛季,单单广东宏远一支队伍的内外援开的薪资就比一些球队的整个预算要高。

凡是大手笔投入的球队,在人才储备、赛事运营,甚至后勤保障上,往往能压过那些预算有限的队伍。

新疆广汇就值得一提,他们的母公司是广汇集团,总资产几千亿。

球队老板孙广信一向低调,但其个人财力排在中国企业家前列,这让新疆广汇男篮有信心在引援市场做出优质选择。

而反观辽宁本钢这样的队伍,虽然资金背景不弱,但更多是依靠省队体系维护着球队的稳定。

平心而论,巨额投入对应的不一定是完美战绩,但毫无疑问,它为球队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像拥有强资金支持的新疆和青岛,就在近年更多次被视为“黑马”球队。

CBA还吸引了不少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他们是幕后英雄,也是推动CBA走向职业化的重要力量。

在这些老板里,有楼明、孙广信这样的民营企业巨头,也有首钢、山东高速这样的国企代表,甚至还有一些稍显低调但影响深远的名字。

比如浙江稠州背后,是一家全球500强的商业银行,他们的投资在2023赛季被认为相当保守,但战术调整灵活。

而天津荣程钢铁,则是另一种风格。

近几年,这支球队并未在成绩上爆发太大能量,但老板张荣华以近150亿的个人身家,让天津拥有了相对长期的未来规划。

如果谈论“有钱的老板谁多”,无疑是江苏肯帝亚集团和上海久事集团实力均不弱。

但哪位老板能“笑到最后”,或许和金钱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硬核”,胜负还是那句老话,得看球队的实际“磨合力”。

其实,还有一种存在容易被忽略——地方体育局的参与。

像浙江稠州银行,就由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占了一部分股份。

这类半官方的投资方式更多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对球队的直接干预较轻,更多是提供资源环境上的支持。

而纯国企背景的球队,又是一种强大的存在,比如首钢、上海久事,它们的特点是能长期以不变应万变,无论在转会市场或基础设施方面,都能起到“压舱石”作用。

这也是为何当外界普遍担心CBA的财政问题时,像首钢这种球队从不慌乱的原因。

至于完全民营的球队,比如浙江广厦和广东宏远,它们反倒在发展策略上会更敏锐、更接近商业化。

这种转型方向,也让人对接下来几年CBA联赛的多样性有更多期待。

篮球是球场上五个人的比赛,却始终离不开场外资本的竞技。

在CBA这个商业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联赛里,金主们的投入确实左右了比赛的一部分方向,但最终的胜负,靠的还是球员和教练的拼搏与默契。

当我们注视着赛场上的每一声呐喊、每一次得分,别忘了那些为球队投资、组建、运营付出巨大努力的幕后身影。

也许钱的作用无可避免,但就像生活中的每一场较量一样,真正动人心弦的故事,总是发生在我们以为胜负已定之时。

CBA的下一个冠军归属或许已经有线索,但曲折的过程,也才是最有观看价值的部分。

3 阅读:4159
评论列表

海盐笔记

简介:海盐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