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综艺《妈妈咪呀》里一位50岁的素人阿姨火了。她上台时穿着旗袍,气质优雅,完全看不出曾经历过丈夫出轨、独自养大孩子的艰辛。主持人问她保养秘诀,她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就是每天对着镜子说一句‘你真棒’。”这句话瞬间戳中无数网友——原来,爱自己才是最好的“冻龄术”。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像这位阿姨一样,前半生为家庭拼命,却忘了对自己说一句暖心话。今天,我们就聊聊“给自己一句爱的话”这件事。
1. 为什么我们总忘了爱自己?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对别人总是温柔体贴,对自己却格外苛刻?孩子考试失利,你会安慰“下次努力”;可自己工作出错,却骂自己“怎么这么笨”。
这种“双标”背后,藏着两个原因:
一是“付出型人格”在作祟。尤其是中老年人,总觉得爱家人就是掏心掏肺,对自己凑合就行。就像那位综艺阿姨,前夫背叛后,她一度觉得“一定是我不够好”,拼命打工供孩子读书,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二是社会观念的捆绑。老一辈常教育我们“吃苦是福”,导致很多人觉得“爱自己=自私”。邻居李婶就是个例子,退休后想去旅游,儿女却说:“妈,你都这岁数了,折腾啥?”结果她连跳广场舞都怕人说闲话。
但心理学研究发现,长期忽视自我需求的人,反而更容易情绪崩溃。就像一杯水,自己空了,还怎么倒给别人?
你可能觉得,一句话能有啥用?但看看这些真实故事——
案例1:王姐的“五分钟法则”王姐55岁,曾是典型“劳碌命”。直到有天体检查出高血压,医生问她:“你多久没为自己开心过了?”后来,她每天早起五分钟,对着镜子说:“今天也要好好待自己。”慢慢地,她开始学插花、和老姐妹喝下午茶,血压居然降了。
案例2:老张的“道歉仪式”老张年轻时脾气倔,和儿子关系僵。退休后,他听心理讲座学了一招:每晚睡前对自己说“对不起,今天让你受累了”。神奇的是,他越来越能体会儿子的压力,父子关系缓和不少。
这些改变背后有个共同点:语言会重塑思维。当我们常说“我不行”,大脑就会认输;但如果说“我能试试”,潜意识就会找解决办法。就像种地,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
3. 中老年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句话”?不是所有口号都适合你。参考下面三类,选一句最戳心的——
第一类:给总操心的人
“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先顾好这顿饭。”
(适合总为子女焦虑的父母,提醒自己放手)
第二类:给自卑的人
“皱纹是笑出来的,白发是活明白的。”
(像那位旗袍阿姨,把年龄变成骄傲)
第三类:给孤独的人
“没人聊天,就和花说说话。”
(独居老人用这话养了一阳台盆栽,还开了抖音号)
关键是要“走心”。可以学学社区刘叔——他把话写在红包上,每天抽一个,抽到“去买斤酱牛肉”就绝不啃馒头。他说:“对自己说话算数,人才有劲头。”
爱自己不是买奢侈品,而是把“自己”当最重要的人对待。比如——
健康上:别等病了才休息,每天说“睡够8小时不丢人”;
花销上:想要那件300块的羊毛衫?告诉自己“穿十年算下来一天才8分钱”;
情绪上:被老伴唠叨时,默念“生气伤肝,左耳进右耳出”。
天津有位70岁的赵奶奶,靠一句“今天玩点新鲜的”,学会了弹电子琴、拍短视频,还组了乐队。她说:“前半生活给柴米油盐,后半生该还给自己了。”
结尾最近有个热词叫“银发少女心”,说的就是那些突然想通的中老年人——穿粉色、学跳舞、谈黄昏恋……其实哪需要惊天动地的改变?每天一句“爱自己的话”,就像给心里点盏灯。
试试今晚睡前,对自己说声:“辛苦了,明天继续一起加油。”说不定,这就是你逆袭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