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章仕仁
前 言
一眨眼今天就立秋了,有些人认为,立秋之后天气就会变凉快,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立秋当天,无论多忙,建议“1要躲,2不做,忌3样”,这样才能平安入秋,快来看看有什么不能做吧。
立秋小知识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秋天的即将来临。
今年的立秋在8月7日,恰逢农历七月初四,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自然智慧。
这个简单的定义道出了立秋的核心意义——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此时斗指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阳气开始收敛,阴气逐渐增长,万物由茁壮成长转向成熟。
说到秋老虎,不得不提立秋与暑热的纠缠关系,虽然立秋意味着秋天在天文意义上的开始,但在气象学上,真正的秋天还要再等上一段时间。
立秋虽然不会立即带来凉爽,但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这一天开始,昼渐短、夜渐长,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开始悄然变化。
古人观察到,立秋后,露水开始增多,蝉鸣渐歇,候鸟南飞,植物的叶子也开始泛黄,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在悄悄告诉我们:秋天真的来了。
立秋的到来,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普通节气,更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提醒,它告诉我们,是时候调整生活节奏,准备迎接新的季节了。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我们究竟该如何顺应自然,健康地度过这个转换期呢?
此时,我们要像躲避老虎一样躲避炎热,不妨在正午时分寻一个阴凉处小憩,让身体避开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
别忘了随身携带一把小扇子或便携式风扇,在闷热时给自己来点清凉。
饮食上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但要注意不可过量,以免伤脾胃。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空气湿度也随之降低,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秋燥问题尤为明显。
饮食上,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等,别忘了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皮肤护理也要及时跟上,使用保湿效果好的护肤品,帮助肌肤抵御干燥的侵袭。
早晚外出时,不妨随身带件薄外套,以防不时之需,特别要注意保护容易受凉的部位,如肚脐和脚底。
夏日里,人们常常会在夜晚外出游玩,甚至下河游泳纳凉,然而立秋后水温明显变凉,贸然下水不仅可能引起感冒,还有可能因为突然的温度变化导致肌肉抽筋,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我们也要远离熬夜的习惯,夏天的夜晚凉爽宜人,常常让人流连忘返,但立秋后,我们要及时调整作息,尽量做到早睡早起。
如果实在无法立即改变作息,不妨循序渐进,每天提前15分钟入睡,慢慢调整到适合秋季的作息时间。
在衣着方面,也要及时更新衣橱搭配,虽然立秋后天气仍然炎热,但早晚温差逐渐增大,需要我们做好准备。
可以准备一些薄外套或披肩,以应对早晚的凉意,选择衣物时,要注意材质要透气、吸汗,颜色可以选择一些温暖的秋季色调,既实用又应景。
要远离寒凉食物,虽然立秋后天气仍然炎热,但人体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秋季做准备,此时贪凉食寒,反而可能伤害脾胃。
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更应该谨慎,冰镇西瓜、冷饮等夏日最爱,此时就要适可而止了。
取而代之的可以是温热的食物,如温热的粥品,既能滋养身体,又不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
要谨慎食用辛辣食物,立秋后空气湿度降低,尤其是北方地区,天气变得干燥起来,这时候如果大量食用辛辣食物,容易引起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过多的油腻食物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反而不利于身体的调理,特别是刚入秋时,肠胃功能还比较脆弱,更要注意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
那么,立秋后我们应该吃些什么呢?
滋阴润燥的食材是不错的选择,梨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仅能润肺止咳,还能生津止渴,是秋季的理想水果,银耳、百合、莲子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熬粥或煲汤食用,既滋润又美味。
蜂蜜也是秋季养生的好帮手。
结 语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养生食谱。
比如可以用秋梨、百合、冰糖煮成甜汤,既能滋阴润燥,又能安神助眠,或者可以用山药、莲子、薏仁等制作成粥,既能健脾养胃,又能补充营养。
立秋时节的饮食,关键在于平衡。
既不可过于寒凉,也不可过于温热;既要注意滋补,又要避免过度,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我们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的变化,为即将到来的秋季做好准备。
信息源:
1.新华网:2024年8月7日,“今日立秋”
2.光明网:2023年8月8日,“今日立秋,劝你别做这5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