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神舟十五号返回舱已经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地面搜救人员顺利打开舱门,三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都已出舱,他们都是感觉良好。为期186天的太空任务结束了,神舟十五号乘组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神舟十五号返回舱各个阶段几乎都是表现完美,发射时的入轨精度很高,可以实现与空间站的快速对接。神舟十五号返回时,轨道和落点都被精确预报,让神舟十五号实现了快速返回,并且准确降落在预定着陆区域。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辅助。
根据第一次预报落点和实际落点的坐标测算,两者误差为1580米。这个精度已经相当高,可以说几乎是命中十环靶心。从上百公里高的太空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以每秒数公里的速度高速返回,要精准控制落点的难度其实非常大。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时,当时的轨道高度为399公里,轨道速度约为每秒7.7公里。神舟十五号绕着地球飞了5圈,轨道高度降到380公里,此时东风着陆场正好位于飞船的轨道平面上,飞船可以准备返回地球。
神舟十五号先进行姿态调整,然后启动反推火箭进行减速,脱离原来的轨道。随后关闭制动发动机,飞船进入无动力飘落状态。此时,飞船并不是沿着弹道式轨道返回,因为这种返回方式会对航天员造成很大的冲击,飞船像炮弹一样沿着十分陡峭的轨迹再入大气层,将会产生高达10G的过载,而且飞船还会大幅度偏离预定着陆点。
自国际空间站运行以来,俄罗斯的联盟号载人飞船曾3次出现弹道式轨道返回的情况,飞船高速再入大气层,导致落点无法控制,飞船的实际着陆点与预定着陆点偏离了三四百公里,并且还导致飞船与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好在飞船最终都被搜救回来。
为了避免弹道式返回,神舟十五号在无动力滑行时,利用调姿发动机不断进行姿态调整,让飞船在极为稀薄的大气中也能产生一定的升力,使得返回轨道比较平缓。再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的精确定位,可以对神舟十五号进行高精度的预测制导,使飞船沿着可控的路径再入大气层,对着理论瞄准点返回地球。
在无动力滑行大约6分钟后,地面飞控中心给出了飞船的第一次落点预报:东经100°04′58″,北纬41°37′54″。这个预报落点与理论瞄准点非常接近,表明飞船正在沿着预定路径返回。
等到轨道高度降至145公里时,推进舱分离,返回舱的姿态角调整为1.6度,然后开始再入大气层。此时,地面飞控中心给出了返回舱的第二次落点预报:东经100°05′00″,北纬41°37′54″。第二次预报落点与第一次非常近,同时也很接近理论瞄准点。
在80公里至40公里的高度,高速飞行的返回舱与大气层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使舱外温度升高到千度。返回舱被高温等离子体包裹住,导致短暂的无线电通信失联,这就是返回阶段最为危险的黑障区。
当高度下降到10公里时,返回舱依次打开降落伞。随后,地面飞控中心发出返回舱的第三次落点预报:东经100°05′04″,北纬41°37′55″。这次预报落点仍接近于理论瞄准点。
开伞后,返回舱进一步减速,同时也在低空风的作用下,返回舱出现轻微的摇摆和打转。在着陆之前一分钟左右,地面飞控中心发出的第四次落点预报:东经100°04′39″,北纬41°37′59″。这次预报落点也是在理论瞄准点附近。
最后,返回舱距离地面1米时,启动4台反推发动机,成功在地面软着陆。最终实地测量的返回舱落点坐标为:东经100°03′52″,北纬41°38′07″。通过测算,返回舱实际落点与第一次预报落点相距1580米,与第二次预报落点相距1620米,与第三次预报落点相距1700米,与第四次预报落点相距1110米。
之所以落点预报很难完全精确,是因为返回舱随着降落伞减速时,低空风会对返回舱的下落造成很大影响,所以风力大小关乎到落点偏差。但总得来说,这样的误差还是非常小的,神舟十五号返回舱沿着既定路线返回,准确命中预定着陆区域。
如果不算过载 真的指哪打哪[笑着哭][点赞]就问你航母怕不怕[得瑟]
主要是有降落伞的原因。戈壁滩上,来一阵风,吹你个十里八里不成问题。
祝贺!
明明是11环。[点赞]
我不太相信在离1米才启动反推升力,那个伞有多大?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中国洲际导弹误差1500米
以后去太阳系外返回太阳系更复杂[得瑟]
研发航天飞机才能应对这样频繁的任务
实弹射击可以做到10米内,用东风21打老美的航母就是靶子。
马斯克更准
马斯特误差可以控制到10米
落下个核弹,谁也防不了[点赞][点赞][点赞]
越来越好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透露了一个秘密:东风快递的精度
这么大的着陆场误差千把米不是个事[点赞][点赞][点赞]
欢迎航天员平安归来,👏👏👏
老实说导弹末端还是可以调的,确保100%命中,返回舱就没什么必要了,只要在那个区域就行。
离地1米启动4台单腿机发动机,相当于临时垫了一个弹簧,大大缓冲了与地面的冲撞
回到十公里降落伞打开时,不是还有很多火烧着咩l
以后再装一个降落控制器,最好降落精确到米。
不就是五百米以外飞线穿针呗!小意思!
可惜,这次神十五返回没得时间看直播
很好,很好,。
已经很了不起了[点赞]
按照飞船的重量 换装单核弹头后威力得上亿吨起步 绕地十几圈后命中目标 误差1.5公里 核爆火球直径起码得有七八公里 也就是说靶心正中央毫无疑问会在火球内部
向航天英雄致敬!台前航天英雄,幕后航天指挥中心,所有航天工作人员,都在为中国的科技强国而奋斗
已经非常精确了,伞降有点风就得刮老远,我要固定翼航模上面带的降落伞,100多米高开伞误差都得几十米,更何况几公里高
如果把这些工作交给空天飞机是不是更安全更经济
要是导弹,没有伞,那就是正中靶心了
同美国马斯克回收火箭怎样畀
看了评论区,明明是科学探索,人类文明之光迈向宇宙星辰大海的,为啥很多人非要往武器杀人这方向上去想呢?喷这喷那的,戾气那么重不累吗。。。[笑着哭]
可以做到更高,但是没必要,还要综合考虑到
离地面一米才气动反推发动机?小编是真的吗
火箭回收那岂不是更难
放心[笑着哭][笑着哭]
厉害👍
[点赞][点赞][点赞]
我就想,为什么不在离地面几十或者几百米的空中,用直升机勾住降落伞某个地方,然后平稳带回地面呢?不知道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祖国万岁!!!
想想原来杨利伟回来的情况,再看看现在,直接给你全程直播,地面搜救队都能很快就赶到。[点赞][点赞]
主要是开伞后的精度控制,无风与有风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