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白宫仅仅46天,特朗普彻底将美欧关系搞砸了。
在经贸议题上,特朗普无差别挥舞关税大棒,在对华加征关税的同时,也没有放过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传统盟友。

其实在特朗普正式上任前,欧盟曾多次向美方示弱,表示愿意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以平衡美欧贸易关系。更有甚者,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一度暗示,愿意在对华政策上配合美国。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美期间,也公开表示,美国应该将精力放在中国身上,而不是欧洲。
但这些举动,特朗普都完全忽视了,该加的关税,一点都没有少。

在安全议题上,特朗普几乎无视欧洲的关切,绕开欧洲和乌克兰,单独和俄罗斯和谈。近期美乌元首会谈,当着记者的面,双方还谈崩了。特朗普的做法,在欧洲看来就是背刺,事发后欧洲多国都站出来力挺泽连斯基,并对美国的做法表达不满。
可以说,美欧关系已经处在破裂的边缘。美媒“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3月6日发表评论文章称,美欧关系降至历史冰点,欧洲不会再当美国的“奴隶”。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推进亲近欧洲的战略。美媒还举例称,上个月慕安会期间,王毅外长访问欧洲多国,敦促欧洲与中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研究院巴楚尔斯卡还分析认为,中国希望“利用欧洲的焦虑”,将自身塑造成稳定力量,并按照中方的意愿重新调整双边关系。
客观上来说,美欧关系出现裂缝,将不可避免的促使中欧关系转好。例如在面对特朗普关税大棒时,一向对华态度强硬的冯德莱恩转变口风,强调中欧关系非常重要,双方可以在经贸投资领域达成新的协议,也就是之前的中欧投资协议。

但美媒的表述,并不客观。首先,无论美欧关系如何,中方始终是一股稳定力量。不仅对欧洲来说是这样,对国际社会同样如此。因为中方的内外政策始终保持着连贯性,对外合作也向来遵守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这和美方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次,无论是拜登时期,还是特朗普时期,中方对欧政策始终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加强合作,妥善处理分歧。例如美媒提到的王毅外长在慕安会期间访问欧洲,也是多年来的惯例,并非趁着美欧关系出现破裂之际,特意做出的调整。

对于欧洲的遭遇,中方也做出了正面回应。据观察者网报道,3月5日,履新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的卢沙野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站在欧洲的立场来看,特朗普当前对欧洲采取的蛮横霸道政策,确实令人心寒。卢沙野还表示,希望欧洲的朋友能够在新形势下,对过去的对华政策进行反思。
当然,这一切也可以说是欧洲咎由自取。中方曾多次提醒,并公开支持欧洲走自主化道路,但欧洲始终不坚定,在安全等议题上对美过于依赖。如今在关税以及俄乌问题上处处被动,也是必然结果。

欧洲要想成为世界一极,就必须下定决心,保持内部团结的同时,坚持战略自主。否则就算四年后特朗普下台,类似的情景很有可能还会反复上演。
至于中方是美欧关系破裂的赢家,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够客观的,事实已经反复证明。无论美欧关系如何,与中方合作,对欧洲来说都是明智,且有利于自主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