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也称寿枋、老房子、四块半、十大块等,是盛装人类遗体的箱子或柜子。在古代,当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人们便会利用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等木材或铜、石等材料为该人打造一副棺材,用于盛装遗体。
一位民俗学家称,虽然是大自然创造了一切,但是,大自然的“创造”并不完美,人类需要对大自然的“创造”进行“修饰”才能够达到完美的境界,而在人类“修饰”大自然“创造”的过程中,人类的付出是非常巨大的,为了纪念人类的不朽功勋,当一个人死亡之后,人们就会对死者的遗体进行妥善的安置,这种“安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葬”,而在“安葬”死者的遗体之前,人们就会为死者准备一副华丽的棺材。
这位民俗学家接着称,棺材的应用在农村最为普遍,几乎每位死亡后的农民都会用棺材装殓其尸首,虽然现在已经实行了火葬,但死者的子孙们也会将死者的骨灰装在棺材里后才进行“安葬”。
这位民俗学家继续称,当今的人们都喜欢片面解读词语。有些人称,“棺材”寓意着“升官发财”。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古人对“棺材”的定义是这样的:“棺”为“掩尸”;“材”为可以用于“掩尸”的“材料”。由此可见,人们将“升官发财”与“棺材”联系在一起完全属于胡说八道。
这位民俗学家最后称,无论有些人给“棺材”赋予了什么样的寓意,但在民间,谁都不愿意经常看到“棺材”,毕竟,人们都知道“棺材”里盛装有逝者的遗体,而人们是忌讳看到逝者的遗体的。基于此,人们并不愿意经常看到“棺材”或造型与“棺材”相仿发物件的。
然而,就在2023年9月4日,网络上居然出现了这么一张颇为夸张的图片,有网友称,这张图片是咸阳的一个地铁口的图片,马上,这个地铁口就会投入使用了。
但当众多网友看到这张地铁口的图片后,网友们便迅速开启了“群嘲”模式。
那么,这张地铁口的图片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张位于咸阳的一处地铁口的图片。
咸阳地铁口图片网传的这张位于咸阳的一处地铁口的图片显示:地铁口的顶端为弯曲的黑色顶盖,黑色顶盖不但有凸出,而且造型还微微上挑;紧挨着黑色顶盖的是画有纹饰的红色镶嵌物,而红色镶嵌物下边就是地铁口的出口了,不过,这个地铁口的出口造型为上凸下凹的倾斜状,其颜色为黑色。
据媒体报道称,网传的这张位于咸阳的一处地铁口的图片属于实景拍摄的图片,即将投入使用的这个地铁口就是这个样子的。这就意味着,将来准备从这个地铁口进入乘坐西安地铁1号线的咸阳市民都会领略一下这个地铁口“造型的风采”了。
当这张位于咸阳的一处地铁口的图片被众多网友看到后,网友们便纷纷地开启了“群嘲”模式。
网友群嘲网友春潮涌动:哈哈!咸阳的这个地铁口造型活脱脱地像一副“棺材”呀!不知道这个地铁口的设计者有没有考虑市民进去时的感受?在民间,“棺材”是一种忌讳,设计者怎么可以将这个地铁口设计成一副“棺材”的形象呢?
网友嘻嘻哈哈:咸阳的这个地铁口真的有特色啊!好像一副“棺材”放在那里,不知道当地的市民是否愿意走进这个地铁口呢?毕竟,地铁都是在地下运行的,走进这个好像一副“棺材”的地铁口,会不会有一种浮想联翩的感觉呢?哈哈。
总之,网友们的嘲讽有很多。
针对网友们的嘲讽们的嘲讽,当地有关部门作出了紧急回应,当地有关部门称,这个地铁口的设计参考了秦朝风格,借鉴了秦始皇冠冕的造型,外地网友根本不懂这个地铁口造型的含义,这个地铁口的造型并不是什么“棺材”。
在当地有关部门作出回应后,有许多网友仍不买账,网友们称,历史上的东西也有糟粕,如果我们现代人完全继承了历史,恐怕历史就不能够发展了。难道说秦始皇冠冕的造型就是“美的造型”吗?难道说这种造型还要继续传承下去吗?如果是这样,当地人就应该穿着秦朝的服饰出行了,干嘛还要穿现代服饰呢?当地有关部门作出回应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总之,众多网友并不认可当地有关部门作出的回应。
老胡观点一位历史学家指出,继承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的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优秀的民族应该继承该民族世世代代创造出的智慧,并将这种智慧发扬光大。
这位历史学家接着指出,不过,历史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东西,在过去的人们看来,某一件事物也许很好,但在今天看来,那些所谓的“美好事物”已经是非常丑陋的了。应该说,历史上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需要继承的应该是精华,而不是糟粕。
老胡认为:继承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决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历史或历史传统,我们必须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对于历史上的东西,既应该有所发扬,也应该有所淘汰,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历史的更好发展。
至于咸阳的这个地铁口的造型问题,我认为:咸阳的有关部门还应该做一个民意调查,如果当地的大部分市民都认可这个地铁口的造型,就让这个地铁口的造型留下来,反之,如果当地的大部分市民都不认可这个地铁口的造型,那么,还是及早拆除为好呢!
大家以为呢?
#陕西咸阳地铁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