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2025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一出,瞬间搅热了高校圈子。北京大学稳坐亚洲第一,复旦大学逆袭至亚洲第五、中国第二,清华则被挤到第七。
这波排名,别说高校人,连普通群众都忍不住“咂摸”起来——到底谁更强,排名又凭啥这么排?
2025年QS亚洲大学排名,覆盖了25个高等教育体系、984所高校,比去年多了100多所,中国有135所学校上榜。但这份榜单亮相后,最吸睛的不是总榜单扩容,而是复旦大学“超车清华”,成了中国高校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这场“交椅之争”,可真是看呆了一票人。
01
复旦凭什么超越清华?排名的“规则”才是关键。今年的QS亚洲大学排名采用了11项关键指标,从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到师生比、国际化程度,再到论文引用率等,复旦在这些“细分赛道”上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尤其是在“国际研究网络”和“论文篇均引用率”上,复旦的进步尤为突出。清华虽然在工程技术领域依旧领跑,但在“国际化”和“学术影响力”这两项指标上,略逊一筹。复旦这次赢在了“软实力”上,而不是单纯的“硬核科技”。清华也不是“掉队”那么简单。虽然从去年的亚洲第4降到了第7,但清华依旧是中国高校里的顶流选手。清华在“2025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排第12名,而且国内第一,足以证明其实力之强。02
北京大学继续稳坐亚洲第一的位置。这份榜单不仅是对北大学术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其国际化和综合影响力的认可。香港高校的表现同样亮眼——香港大学亚洲第二,香港中文大学第六,香港城市大学第十,堪称“亚洲高校的三驾马车”。这些年香港高校和内地高校的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港校的崛起,背后也离不开中国高等教育整体的推动力。03
南京大学也是今年榜单的“大赢家”。从去年的33名直接冲到第24名,硬生生挤进前30。这背后,少不了学校在科研和国际化方面的持续投入。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领域频频“出圈”,连国外同行都不禁竖起大拇指。04
这份QS排名虽然热闹,但我们也得清楚它的“局限性”。比如,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这样的指标,多少有些“主观色彩”,容易受到高校宣传和资源投入的影响。排名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学校的整体实力,尤其是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专业差异性往往比排名名次更能说明问题。
同学们,任何排名都只是仅供参考,无论是北大、复旦还是清华,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们给世界带来的学术价值和社会贡献。对于2025年QS亚洲大学排名,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