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摩店发生老年人猝死的报道日渐增多。
当前社会广泛的一现象显示,钟点房的主要消费群体竟是老年人。
一网友曾在浙江玉环任酒店前台,遇76岁老爷子,需人搀扶下车,却来开钟点房,此事令其印象深刻。
这并不罕见,或许他们只是来此稍作休憩。
老年人虽看似与时代脱节,但在某些方面仍能自学成才,只要存在需求,他们便能展现无师自通的能力。
药店网友分享,常购达某菲的老年男子因不会手机支付求助于店员,结果店员有了意外发现。
网友回忆18岁时,帮亲戚看店时结识了附近一对老年夫妇,发现颇有渊源,因其朋友的同学正是这对夫妇的儿子。
一日,男子妻子外出,一老者来店购物,却执意要求女子陪同去开钟点房。
这种行为如此肆无忌惮,着实让人既无奈又好笑。
一网友称,其丈夫家经营的农家乐常有五六十岁客人询问住宿。他们发现,看似伴侣的两人实则不似夫妻,且女方常遮掩面容,故店主通常不予接待。
关键在于,他们的农家乐位于景区内相对偏远之地。
由此可见,除了市区小巷的钟点房,景区偏僻的农家乐也成为某些群体的首选。若店主缺乏戒备,一旦发生问题,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楼下便利店大姐曾开小宾馆,见多识广。她透露,大爷大妈常选早上和晚上开钟点房,为使用高峰期。
早上多为晨练者,晚上则主要是跳广场舞尽兴的大爷大妈。
关键是,许多老年人体力不逊于年轻人,每日能多次出行,甚至一天开数趟车。
演员拍戏数月,相处间易生情愫。同理,广场舞搭子日日相伴,产生深厚情感,亦在情理之中。
城市中,“信息中心”不仅指小区大妈,还包括常被忽视的出租车司机。他们同样掌握着城市的大量信息。
一位网友分享,其出租车司机朋友提到,日常接单时,常遇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他们的目的地多是钟点房。
从公园至钟点房,显然是许多哥们日常上班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网友上班时结识了一位50多岁的保洁阿姨,工作地点可能是酒店或写字楼。事实证明,见多识广的不限于小区大妈、出租车司机,前台服务员同样如此。
保洁阿姨与前台员工因工作交集,常在上班期间建立深厚友谊。
这位女士常在工作时与称为老公的男子视频,每日对话满是“想你”“爱你”,并常向此网友炫耀此事。
一日,阿姨痛哭,缘由揭晓:那男子非其丈夫,实为男网友,且已将她拉黑。阿姨因此悲痛不已。
老年人或许常被误解,年龄增长虽致机能衰退,却不妨碍其心理需求。他们同样渴望爱、理解与共情,不应忽视其情感世界。
实际上,我们常误认为钟点房仅受年轻人青睐,这种观念可能一直存在误解。
时代发展下,老年人愈发重视健康与自我感受,成为钟点房常客不足为奇。他们与时俱进,反倒是年轻人需更新对老年人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