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十而围之。面对秦军同等兵力的重重包围,为什么赵括有那么多的军队却突围不了呢?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他面对的是白起这位大秦乃至是整个战国时代的第一名将。
为什么同样的兵力白起就敢打包围战呢?
因为白起一生最拿手的就是打歼灭战,而赵括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狂妄后辈,他最拿手的从来都是是嘴皮子功夫,有可比性吗?
知子莫若父母,赵括的老爹赵奢曾和自己的儿子谈论兵法,赵括说起来头头是道,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好不得意。连老爹赵奢都自愧不如,但赵奢同时发现这孩子把战争的事情看得太儿戏化了。
要知道战场从来都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赵括却拿生死当儿戏,作为老爹赵奢直觉这孩子不靠谱,就会说大话,真上了战场是要吃大亏的。
可那时的赵王不信啊!眼看着长平之战已经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赵国的国力就快要耗不起了,粮食不够了呀!其它国家一个个都在隔岸观火,谁也不敢轻易得罪秦国,所以赵国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了。
其实秦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最后就看谁能更沉得住气了。
赵王的修为眼见得是比不上秦昭王的,因为他已经不再信任廉颇了。廉颇迟迟不发动攻击,只守不攻,耗尽了太多的赵国国力,青壮年大量投入到前线,劳动力短缺,粮食产量不够啊!赵王哪知道廉颇之所以拒不出战,是因为廉颇太了解秦军的野战能力了,赵军根本难以抗衡。
赵国眼看着就快要撑不住了,于是赵王就把眼光盯在了好战派分子身上。
这其中最耀眼的无疑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因为赵奢是 这么多年来唯一战胜秦国的赵国将军,老子声名在外,虎父无犬子嘛!大家都以为赵括得到了他爹的真传。谁能想到他只会纸上谈兵呢?
上阵前赵括的老母再三劝阻赵王,并说了他爹对赵括的看法,哪知赵王求胜心切,又看到赵括在兵法方面说的头头是道,再加上秦军那时的主帅还不是白起,还有秦国人派出去的间谍说秦国害怕赵括的烟雾弹。
种种信息汇总在一起,赵王头晕了,已经彻底失去了判断力,于是他郑重地把军队交到了赵括的手上,希望他能不负众望。
在赵王把赵国的命运交到一个没有打过仗的赵括的手上的那一刻,长平之战的败局就已经注定了。而秦国在得知赵国终于用上了赵括之后,为保险起见,也郑重地派出了战国名将排行榜的NO.1——白起。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打过仗的赵括遇上身经百战的白起,完全就是白给的节奏,有多少兵都没用。
竟然还有好多人给赵括翻案,你说破天也翻不了。
就像现代的假大师们嘴皮子功夫简直要吹上天了,可一到实战,几秒钟就被KO了,真真是好“厉害”呀!
行不行,是骡子是马出来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很明显赵括根本不行。
实战无论是武术还是战场搏杀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更不是一个没上过战场只知道纸上谈兵的毛头小子所能应付的。
果然轻敌的赵括轻易就中了白起的诱敌之计,很快就陷入重重包围,插翅难逃。
所以最后赵括根本没有任何突围的希望,加上后期被围的时间越来越长,食物越来越少,军心涣散,意志薄弱,力不从心。最后想要突围更是难如登天。
勉强突围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最后鼓起勇气突围的赵括也终究化为了一缕冤魂。
战场对阵,将帅第一,士气第二,谋略第三。兵力从来都不是重要的因素。
所以,赵括对上白起,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突围,只有死路一条!
赵括,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高估自己,不自量力,他个人死了不要紧,可惜了长平之战的那四十万冤魂。
长平之战后赵国从此一蹶不振,怪谁?怪赵括,更要怪赵国的最高决策者赵王。
瞎扯什么?没有任何一个史书记载赵国在赵括之前缺粮。赵括缺粮是因为赵括把军队带到白起的包围圈内。不止一处史书记载秦国才是缺粮的不能持久。没有任何一个历史名人说过赵括行(现代键盘侠不知道哪里来的网文把当时名人几乎黑了个遍,个个支持赵括),不止一个历史名人说赵括不行,但凡是能找到的名人评价都是赵括不行。现代键盘侠不看史书只看网文,把赵括都快吹上天了!
赵括确实有本事,换一个没本事,水平一般的统帅,最多折损一半,赵括因为水平高,所以全军覆没
赵括其实不差,就是对手太强大了
还缺经验
赵括被低估了,他接手的廉颇军队军心不稳,士气涣散,你叫李牧打白起试试,谁白给还不一定
策略错误,刚被包围时候没有全力反突围,而是固守等援助。实在不行了在突围已经来不及了,秦国把周边16岁以上的男丁都拉过去打包围战了。
其实,赵括是秦国间谍,还是死间那种…别问我为什么这么说,坟姐告诉我的
史记原文,看不懂滚回去读书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让别人信服你得有证据呀,把你认为的原文发出来我就服你,发不出来逼逼个啥
文章提出的问题很准确,人数相差不大为何赵军无法突围?因为其实被围的只是赵括亲率的一支精兵,并非全部赵军主力。而被围后赵军大营群龙无首没有组织起有力的救援,或者救了但没能突破秦军防线。
将帅第一,士气第二,谋略第三。你哪本书学的谋略第三,孙子兵法说谋略至高无上。
第一不知对手 第二粮草不足 第三中赵王离间计让赵括速战速决[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如果是李牧来打,必胜
赵括及赵军实力都不差,只是碰上了白起。赵括不是战死的话,我相信打到最后白起不得不打开缺口让赵括突围出去。秦军如果不是坑杀降卒的话,伤亡率不会小于赵国。
说了这么多,并没有从军事层面上说为什么突不了围
他缺的是物资,粮食
那其实为什么突围不了呢?文不对题的文章
白起跟李牧,一个最会算计别人,一个最不被人算计。这个这个仗打下去最有看头。
百里石长城和长平关这两处本来是赵国最好的壁垒,被秦国包了饺子人家围着你你咋突破。
时机已失。面对坚固壁垒,想突出去,等你修仙成功再说吧。赵括非良将,就在于不识机变,中计谁都有可能,关键在于能不能迅速采取正确的对策。若赵括刚发现后方出现秦军时,就下令后撤,则虽然难免一败,却断不会被吃个一干二净。纸上谈兵其实就是说不懂变化。
说了半天废话,我以为是战场分析呢[流鼻涕]
李牧白起最厉害。
因为地形啊,长平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个入口两个出口,只要在出口出修起工事,完全可以挡住赵军的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