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4岁何香凝恳请不火化遗体,周总理含泪特批:不烧,不烧

历史迷小贺说 2024-09-16 22:00:35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国家经济增长,政府开始有序开展,对部分地区的建设,鼓励农民耕种,解决百姓温饱问题。于是,国家开始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实行火葬。

一方面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另一方面,火葬对工农业的生产有着极大的助力,还可以节约耕地资源。但是在此之前,中国人民一直都是以土葬为主,人的思想一时之间无法转变。

所以为起带头作用,毛主席召开了中共中央的工作会议,研讨关于火化制度的成立。在此次会议上,以毛主席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真正意识到火化对国家进步的助益,纷纷表达了对火葬的认可。

并且在毛主席的倡导下,共有151人签署了火葬倡议书。而本文的主人公何香凝,却在去世前夕表示,自己不愿意火化遗体,这究竟是为何?周总理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当场表示同意的呢?

热血青年何香凝

1878年出生在中国香港的何香凝,是一个十足的热血青年。其父何炳桓是香港著名商人,因此她自小生活条件优渥。性格在父亲的影响下,十分果决、刚毅。

彼时,封建社会下的女子需要缠足,尤其是上流社会的女孩,更是以三寸金莲为美,何香凝也没有逃开糟粕文化的迫害。但是生性倔强的她,不愿意自己一生都困于宅院之内,她更向往外面广阔的天空。

因此,每当何母为她缠上脚后,她都会寻找机会将裹脚布剪开。如此反复几次,何香凝已经过了缠足最好的年岁。看着女儿越长越大的脚,何母十分忧愁,她担忧女儿受到百姓的歧视,影响孩子的一生。

但是何炳桓夫妻,却实在奈何不了孩子,只得放弃缠足。当时的糟粕思想,影响了数以万计的百姓,何香凝因为没有缠足,父母也放弃了让孩子出嫁的想法,只得闲养着在家。

可是她却表示不愿浪费光阴,自己想要去学习知识。在女儿的多次请求下,何炳桓只得同意将女儿送去“女馆”。此后,何香凝经常借阅,哥哥们的书籍进行阅读。在此过程中,她接触到了妇女解放思想,更加厌烦封建糟粕思想。

何炳桓的工作十分繁忙,为锻炼子女的能力,他将部分商业工作交给孩子们。何香凝对此十分认真,加上自身的聪慧与出色的工作能力,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在事业上一番的何香凝,随着年岁渐长,也成为了让父母忧愁的待嫁女。由于没有缠足,所以即使她的能力优秀、面容姣好,也没有人家愿意接受。何父何母虽然早已有心理准备,但是伴随时间的推移,还是难掩失落。

直至廖仲恺的出现,让何父何母眼前一亮。对方的父亲廖竹宾,生前一直居住在美国旧金山。当时中国的国力孱弱,弱国无外交,加上封建社会还存在着种种陋习,深受外国人耻笑。

像是清代男性留的“金钱鼠尾”辫,被看作是猪尾巴。女性的缠足,自然也遭受了洋人的不尽鄙视。因此,廖仲恺在离世前亲口嘱托儿子,未来的妻子一定不要是小脚女人。

父亲的遗言,是一定要遵守的。但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上层社会的人家小姐,几乎都已经缠足了。所以,当叔父告知他何香凝的存在时,廖仲恺万分激动。在了解对方后,他更是被对方的才情与能力所折服。

于是拜托媒人前去何家提亲,何父得知有人,愿意迎娶自己的女儿,还不嫌弃女人未缠足感到十分欣喜。在仔细考察廖仲恺的品行后,对他更是满意。最终,同意了这门婚事。

与爱人阴阳两隔

就这样夫妇二人,在家人的祝福下喜结连理。由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香凝对这位新婚丈夫,实在不算了解。二人在婚后,磨合了好一段时间。廖仲恺在国外长大,没有封建社会下的大男子主义,对妻子十分敬重。

加上他为人善良正直、谦逊忠厚。对何香凝学习新事物更是十分支持,并且主动帮助妻子学习新思想、阅读书籍。所以两个人生活一段时间后,彻底敞开心扉、互通心意,过上了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可是,廖仲恺的经济状况并不好,二人只能蜗居在屋顶的一间破屋。因缘际会下,丈夫得到了留学日本的机会。一向支持爱人的何香凝,不仅将家中的资产变卖,甚至当掉了自己的妆奁作为资助。

丈夫离开后,独自留在中国的她十分寂寞,大洋彼岸的廖仲恺写信给爱人,希望对方可以一起去往日本。收到信的何香凝十分兴奋,从未走出国门的她,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临行前她告别父母兄长,怀揣着满心的憧憬与忐忑,抵达日本投向丈夫的怀抱。在丈夫的帮助下,她进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与女子师范大学学习。在此过程中,结识了改变她一生的人。

何香凝与孙中山一见如故,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她加入了中国同盟会。随后,又将丈夫廖仲恺介绍入会,夫妻二人一同为中国革命做斗争。在此期间,二人的女儿廖梦醒、儿子廖承志相继来到人世。

而后,夫妻二人坚定维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中国国民党的一员。即使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二人依旧奉行三大政策,从未中断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但是,他们的行为触碰到国民党右派的利益,因此右派等人决定刺杀廖仲恺。

他们一面发表不当言论,企图抹黑廖仲恺的形象。另一方面经过商议,决定直接派人暗杀他,以达到反共的目的,但是廖仲恺对此丝毫不惧。

他对关心自己的众人说道:“廖某一生都在为国家奋斗,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人民与国家的事情。并且我心中想的唯有革命,早已经生死置之度外。”此后,他依旧照常外出演讲,丝毫不顾外界的言论与危险。

1925年8月20日,夫妇二人坐车去往中央党部。在门前,,廖仲恺被国民主义与国民党右派,派来的杀手残忍杀害。去世后,他的遗体被埋葬在广州驷马岗。丈夫的离世,让何香凝悲伤万分。

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她整理好心绪,继续投身到革命当中。可蒋介石的叛变,让她十分恼火,当即辞职投身反蒋行动,但是国民党政府权势过大,为了一双儿女的安全,她只得离开中国,去往欧洲生活。

夙愿终得偿

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再次踏上国土,为拯救国家尽心尽力。她创办了救济医院,治疗各地伤员以及穷苦百姓。并且将多年积蓄以及画作变卖,为战士购买物资。

回国后,她将丈夫迁葬到南京紫金山中山陵旁边,陪伴着廖仲恺追随一生的孙中山先生。并且在她的努力下,国共两党暂时放下偏见,开始了两党合作共同抗敌的局面。

将敌人赶出国土后,国共两党再起争执。何香凝坚定不移的站在共产党一方,对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进行批判。与此同时,她致力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她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等等。

此后,她一直生活在北京,为国家建设尽心尽力。尽全力支持国家侨务工作,为国家的团结统一做出极大的贡献。1972年9月,已经94岁的何香凝深受病魔的困扰。尽管医生奋力救治,也未能挽回其性命。

离世前,她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周恩来总理说道:“我一生都在为国家、民族斗争,如今国家倡导实行火葬,许我自私一次。请求党允许我土葬,和我的爱人一同埋葬在,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天堡城下可以吗?”

周总理看着病床上虚弱的老人,眼含热泪,不忍心说出拒绝对方的话。只得一味的点头,口中说着:“不烧、不烧。”等到对方的答复后,何香凝终于露出了微笑,安详的闭上了眼睛。

结语

何香凝被誉为是“世界女性之楷模”,她是一代女杰,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奉献、牺牲精神,值得我们终身铭记与学习。

0 阅读:169

历史迷小贺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