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第69军异常热闹,6位元帅先后过来视察,这有何深意?

洞鉴五千年 2024-11-30 11:59:40

众所周知,我国于1955年举行了盛大的授衔仪式,众多在战争年代立下卓越功勋之人被授予军衔。

当时我国之所以举行这场仪式,有很多方面的考虑,我们的国家需要发展,当然也要顺应国际的变化 。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军队逐渐壮大,为了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之需,明确指挥体系与等级制度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简单地说,授衔有助于构建军队指挥体系和等级制度,这样军队构架就更为严密、高效,也能让各个官员更好地指挥部队。

另外站在国际方面,军演也是一件势在必得的事情,当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军事交往日益频繁。

而在国际军事合作中,军衔是作为一种等级象征存在的,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顺应国际变化。

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我们和敌方展开了谈判,中国志愿军代表由于没有军衔,导致谈判多次陷入尴尬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经了长期的艰苦斗争,无数将士为国家浴血奋战,建立了赫赫战功,大授衔就是对他们付出的奖励。

而在当时,十大元帅备受众人瞩目,他们皆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之人,有着一定的地位和荣耀,深受人民的爱戴。

但在1958年的时候,有六位元帅先后前往六十九军视察,这引起了众多人的好奇,六十九军有什么特殊?

说起这件事情,还需要从六十九军的发展过程说起,这支部队始于国民党军归绥的守备兵团,当年在抗日战争做了不少贡献。

那时候的六十九军还不叫这个名字,他们曾与日军进行十余次战斗,解放战争爆发后试图进入山西,结果失败了。

1948年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先后解放了很多地区,时任归绥守备司令的董其武将军甚至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于是率领麾下数万官兵起义。

中央军委对此表示热烈欢迎,于是这支部队就被改编为解放军第23兵团,董其武继续担任兵团司令。

随着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董其武请求率兵入朝作战,后来他于1951年指挥23兵团赶赴朝鲜,负责西海岸的警戒工作。

1952年的时候,因战争需要抢修铁轨、公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23兵团又被调到志愿军后勤司令部。

当时联合国军频繁派遣飞机轰炸我们的后方,试图切断我们的后勤,23兵团在建设铁轨、公路时,往往刚铺好就被炸毁,很多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即便如此,23兵团毫不畏惧,始终夜以继日地修路、铺桥,确保前线部队物资可以用,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消息。

1953年下旬,23兵团分批次返回国内,1955年奉中央军委命令缩减编制,兵员规模降至2.4万人,同时改番号为六十九军。

正是因为这支部队太过强大,导致很多人都想来一看究竟,因此在1958年的一个月里,先后有六位元帅前来视察。

先过来查看的是元帅是叶剑英,当时还相跟着粟裕将军,六十九军军长董其武将军热情接待了他们,还安排了武装汇演,叶剑英元帅直言这是“军中模范”。

不久后,陈毅元帅也来到六十九军先是召开了一个盛大的思想教育会,随后又与几位小战士交谈,了解他们对国家未来的展望。

再后来是刘伯承元帅、贺龙元帅、罗荣桓元帅、聂荣臻元帅四人,他们结伴来到六十九军视察。

罗荣桓元帅是来推广新式政治工作的,其他三位是到基层慰问,顺便欢送即将退伍的老兵。

六十九军后来又做出了巨大贡献, 60年代末转往内蒙古东部构建防区,那个时候中苏的关系开始恶化。

直到1985年,中苏关系开始逐渐缓和,北部边防压力也慢慢变小,邓小平同志决定进行军事改革,六十九军正好在裁撤之列,两万名官兵转业到老家工作。

0 阅读: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