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留给大家的印象几乎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理念。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原始社会,我们的社会制度是母系氏族制度,女性负责管理族内食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的优势逐渐体现,慢慢的开始提高地位,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男性地位的提升预示着女性地位降低,尤其伴随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之后,三从四德成了女性的代名词。虽然无才便是德是当时的社会现象,但是总会有些地方有例外。譬如我们经常会说的江南才女,尤其是明朝晚期的江南女性文化生活更为丰富。
在晚明时期,不仅仅是才女相继出现,随着社会发展,商品经济的流通,才女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就是江南名妓。
才女柳如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满足精神需求。所以就有了经济发达会出现一些畸形消费观念,于是新的精神满足形式出现-扬州瘦马,遭贩卖的女孩叫做瘦马,这是一种从小培养、从头到脚包装的新兴行业。
这些女孩从小接受培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他们接受的是最严格的教育。但是他们的命运同样无法逃脱悲惨。
明末最著名的才女歌伎是秦淮八艳,这些人从小接受最严格训练,培训他们的人要把他们变成所有人心目中的理想情人伴侣,符合所有人心中的要求。学习能力越强,技艺越好,诗词功底越好,挣的钱也越多。
柳如是-秦淮八艳之一,她还有另一个称号,明末清初女诗人。一个名妓能被冠以诗人称谓流世,可见她的文采有多高超。
很多人说柳如是是幸运的,可是她的幸运是相对来说的。无论多高的才华最终都逃不了被卖的下场。最初她被卖给一个辞官学士周某为妾,周某是状元出身,自然对才华横溢的柳如是痴迷无限,常常陪她读书作诗,引起周某原配嫉妒,以致周某去世后被原配赶出家门,重操旧业再入红尘。
柳如是与明末一些著名人士都曾有过一段恋情,只是迫于当时环境形势,受封建礼教所迫都无疾而终。虽然柳如是出身风尘,但是她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对择婿的要求也很高,即使当时一些社会名流之士,也无法入她的眼。
在寻寻觅觅中,柳如是在崇祯十一年遇到了原礼部侍郎的钱谦益,经过几年的相知相许,与崇祯十四年,柳如是嫁给了大官僚钱谦益。
钱可以买到人,却不能买到才华。婚后,钱为柳如是在虞山修建了两座华丽的藏书楼-绛云楼和红豆馆,自此开启了金屋藏娇的幸福生活。两人居住在绛云楼,每天读书写作作诗不亦乐乎,才华横溢的二人惺惺相惜。柳如是也为钱诞下一女。
无论嫁与谁,柳如是凭借的都是才华。但是让后人记住的是她忠贞爱国的气节。钱谦益虽在朝为官,在文坛有一定影响力,但是性格是比较懦弱的。在崇祯自缢,清兵攻破北京城后,明末余士在南京建立小朝廷,此时柳如是推荐钱谦益前去做礼部尚书。在清军南下,到达南京城下之时,柳如是劝解钱一起投湖殉国,钱却以湖水太凉为由,最终选择投降。
钱谦益成了清朝的礼部侍郎,他想带柳如是一同去北京,但柳不同意,坚决留在南京。受其影响,钱做了半年就辞官回去了。
柳如是四处奔走联络抗清人士,鼓励钱与其他抗清人士联系,柳资助慰劳她所知道的明朝爱国人士。钱降清,本来应被世人所诟病,但因妻子的爱国气节,淡化了人们对其厌恶。
柳如是,虽然名妓的经历让她备尝人间苦楚,但是她的才女身份也让她赢得被人尊重的高度。她的存在,也是时代的标志,标志着在那个时代女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
他们的出现也说明了中国女性的价值不是不变的,她们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属于自己的精彩。虽然这些精彩会被忽略,但她们本身的存在就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