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潮湿,仅服8味药10剂愈,中医慢?那是世人最大的误解

大医柴胡来了 2025-03-14 07:54:37

现如今,中医总被打上 “慢郎中” 的标签,仿佛只能调理慢性病,面对急症就束手无策。可仔细想想,在西医尚未传入国内的漫长岁月里,难道国人遭遇急病就只能坐以待毙?显然不是。

实际上,中医的治疗范畴远不止于此,急病、怪病、重病乃至未病,都在中医的 “射程” 之内 。

曾经有一位前列腺增生患者,拔除尿管后,完全无法自主排尿,下腹部憋闷胀痛得厉害,各类抗生素都用上了,却毫无效果。后来请我会诊,我施针几处,短短半小时不到,患者就顺利排尿,痛苦瞬间缓解。

分享一个病例。患者王先生,前来就诊时主诉阴囊潮湿已有 1 年之久。大约 1 年前,他会阴、腹股沟部位,毫无征兆地开始大量出汗,起初没太在意,可最近不适症状愈发明显,无奈之下找到我寻求治疗。

经诊断,当下症状表现为:

1、阴囊潮湿程度严重,常常湿透内裤

2、性欲减退,阴囊伴有坠痛感,且疼痛会放射至腹股沟区域

3、舌象,舌体暗红,舌苔薄白,脉象濡细。

综合判断,患者的病症属于气滞血瘀。治疗的思路便围绕活血化瘀展开。

我拟定的药方如下:当归、桃仁、川牛膝、乌药、川芎、柴胡、枳壳、桔梗。

初次就诊,先开 5 剂药。服用后,王先生出汗情况有所减轻,接着再续服 5 剂,出汗现象完全消失,阴囊坠胀疼痛感也一并消失。

早在《医林改错》中就曾提出,血瘀会导致人自汗、盗汗。从王先生的舌象和脉象来看,完全符合血瘀之症的特征。

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下焦,使得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功能失调,阻碍了水液的正常代谢,水湿被迫外泄,就形成了阴囊潮湿的症状,中医称之为 “阴汗”。

在治疗过程中,选用当归、桃仁、川芎,它们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中当归还能养血和血,确保在化瘀的同时不损伤阴血;乌药能顺气开郁,既活血化瘀又理气止痛;柴胡、枳壳、桔梗共同作用,疏通气机,因为气行顺畅了,血液才能更好地流通;牛膝则负责祛瘀通脉,引导瘀血下行。

诸药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瘀血消散,气机通畅,汗液自然也就不再异常外泄了。当然,中医辨证论治,切勿盲目用药。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