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小平提出4条遗嘱,组织同意了3条,另一条执行了一半

纵观历史2021 2024-06-28 00:23:36

1997年2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万里山河呜咽,沉痛悼念这位将一生都献给中国人民的老人。

邓小平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不断变革的一生。

他从四川走出来,为救国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曾因过于激进,他的名字上了当地政府的黑名单。

后来,邓小平觉得在法国所学救不了中国,毅然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投入中国革命的洪流,先后领导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

为保存红军主力,邓小平带领红七军辗转万里,经过五省,终于到达中国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和刘伯承领导的刘邓大军,转战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到哪里都能听到他们英勇战斗的事迹。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都立下不朽功勋,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在延安时期,邓小平遇见了他的命中注定,与卓琳在毛主席等战友的祝福下结为连理,从此携手并肩,风雨兼程。

建国后,邓小平带着妻子卓琳和几个孩子住在北京一个小院里。

特殊时期,夫妻俩被下放到江西农场劳动,当时邓小平已年逾古稀,虽然生活苦闷,好在夫妻俩都乐观豁达,自己种地种菜,相互扶持,度过那段难熬的岁月。

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邓小平重回工作岗位,时代的浪潮让他成为中国复兴大车的掌舵人。

他从不固步自封,而是跟随时代进步,顺应时代潮流。

对内,邓小平鼓励大家勤劳致富,提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因此才有了“包产到户”,才有了雨后春笋般提高农民待遇,激励个体户的各种政策出台。

对外,邓小平寸步不让,面对英国不情愿归还香港,直接表明“如果香港不能在我们这一辈手里回归,那我们共产党可以下台了。”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打消港人疑虑,扫清回归障碍。

香港的回归声明在多次谈判后,由中英两国同时发表,清政府不得不租借的耻辱终于一扫而光。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稳固,为寻找中国南方经济突破口,1992年,邓小平南巡,深思熟虑之后,指定广东的个小渔村深圳,设为经济特区,作为南方的窗口城市。

从那时起,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渔村,各项政策不断倾斜,人才汇聚,短短十几年,已经成长为南方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城。

传唱中华大地的《春天的故事》,就是深圳故事的最好注解。

正是因为邓小平的高瞻远瞩,中国才会在短短几十年里,走完别人上百年的路。

“小平,您好!”这是1984年国庆大游行时,大学生方队打出的横幅。

由此可见,在大家心中,邓小平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是真正的中国人民的儿子。他的所想所做所为都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

中国这辆经济大车,在邓小平的指挥下愈见平稳,这位老人,也是真的累了。

邓小平为这辆大车选好了新的司机,退居二线,曾说等香港回归后,他要去香港看看,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去散散步。

距离香港回归还有4个多月的时候,这位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疾病突然加重,身边的医生尽全力也未能再挽留他几个月。

邓小平怀揣着未能看到香港的遗憾离世。留给人民的,只有无尽的哀思。

邓小平去世前四天,夫人卓琳曾写信给组织,特地申明邓公的遗嘱有四:不搞告别仪式;不设灵堂;将眼角膜捐献,遗体供医学解剖;骨灰撒入大海。

组织沉思良久,决定遵循这位前辈最后的心愿,第一条只遵循一半,搞了一个小型的告别仪式。

1997年3月,夫人卓琳坐在直升机上,脸紧紧贴住骨灰盒,这是与她携手58年的人,怎么忍心就这样让他长伴大海。

邓小平的遗愿,是归于广袤无垠的海洋,卓琳手捧着骨灰,和孩子们一起,将它一点点撒入大海,让大海拥着他,去全世界看看。

香港回归的那天,卓琳全程参与回归仪式,她代替邓公,亲眼看着流落在外的游子终于回家。

邓公走后,夫人卓琳和孩子们继承他的遗愿,仍在为中国的建设发光发热。

汶川地震,卓琳匿名捐款10万,她知道邓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里的每一个人。

邓小平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是“打不倒的小个子”,是中国人民最为津津乐道的领导人。

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也是中国伟大复兴的践行人,正是他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繁荣昌盛。

2 阅读:340

纵观历史2021

简介:一个历史自媒体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