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美国第六次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加沙停火决议,不到24小时后。
国际刑事法院(ICC)毅然发布,针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
这一大胆举动立即引发国际舆论的轩然大波。
荷兰率先表态愿意执行逮捕令,欧盟也迅速站队支持。
美国的否决权是否正在削弱?ICC又如何在美国和以色列的强大压力下坚持这一决定?逮捕令能否真正撼动当前的国际秩序?
美国否决加沙停火提案
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表决一份,由10个非常任理事国提出的加沙停火决议。
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这是他们盼了许久的一线希望——无条件停火,立即释放所有扣押人员。
表决的结果揭晓:14票赞成,美国1票反对,就因为这一票,这份决议没能通过。
结果一出,当场有人气得拍桌子,巴勒斯官员巴姆亚几乎冲上前,指着美国代表的方向怒斥,加沙的人也是人,也应该被平等对待。
相比之下,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罗伯特·伍德的态度则显得平淡得近乎冷漠。
他只是简短回应了一句,草案没有将释放扣押人员与停火挂钩,所以我们不能支持。然后,他起身离开,留下了满场的沉默。
这已经是美国第六次否决类似的停火决议了。
中方代表傅聪指出,难道巴勒斯坦44000人的死亡真的一文不值吗?
美国的一次次否决,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冷漠,还有对国际法治的公开蔑视。
美国为什么一票否决?其实答案并不复杂。
以色列一直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是那个关键的“棋子”。
而这次投票,美国挡下的不是一纸停火决议,而是它在中东数十年战略布局的一块基石。
这种无条件的支持并非新鲜事,历史上数不胜数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兵败如山倒,美国直接调动空军支援。
不过,这次的情况却有些不同了。
美国的这一票,不只是帮助以色列渡过难关,也将自己推向了孤立的边缘。
联合国会议后,多国代表在场外聚集讨论,美国的“保护伞”越来越显得刺眼。
在会上一直保持沉默的法国,事后发表了一份声明,措辞罕见地尖锐。
国际社会需要看到更多的责任与担当,而不是一次次否决,欧洲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不过,就在这项决议没有被通过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内塔尼亚胡就被发布逮捕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ICC的大胆行动,欧洲的支持
11月21日,国际刑事法院正式发布逮捕令,以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为由,通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前国防部长加兰特。
逮捕令来得并不意外,ICC的检察官早在2023年10月便开始收集相关证据。
今年5月,ICC法官就提议对内塔尼亚胡发出逮捕令,但当时遭到了以色列和美国的联合威胁。
内塔尼亚胡甚至公开讽刺ICC是“被操控的傀儡”,而美国则直接警告ICC不得跨越所谓的“政治红线”。
但这些压力并未让ICC退缩,经过半年多的权衡和辩论,他们最终选择了出手。
逮捕令中提到,内塔尼亚胡和加兰特需对加沙地带的饥荒、平民死亡和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负直接责任。
在过去,ICC对某些大国领导人的行动往往小心翼翼,甚至被批评为“只针对弱国”。
但这一次,ICC选择了正面碰撞美国和以色列。
就在ICC发布逮捕令的几个小时后,荷兰外交大臣费尔德坎普在采访中强调,国际刑事法院的判决必须得到尊重,我们随时准备在必要时采取行动。
荷兰官员私下透露,如果内塔尼亚胡出现在荷兰境内,他们将依法行事,不会给他豁免权,这样的强硬立场无疑在国际社会掀起了波澜。
与此同时,欧盟的态度也迅速明朗化。
欧盟官员博雷利表态,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不是政治行为,而是司法公正的体现,欧盟所有成员国都有义务遵守国际法,尊重并执行这一裁决。
博雷利的发言很快得到了多国的呼应,包括德国、比利时和西班牙都表达了支持,这一系列表态让美国和以色列感受到了来自盟友的压力。
法国的态度则显得微妙一些,表态模糊,但也被解读为一种软性支持,特别是在法国过去对巴以冲突态度相对中立的背景下。
然而,这些欧洲国家的态度无疑让美国十分恼火。
作为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美国自然不希望看到欧洲站在ICC一边。
白宫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政府对荷兰和欧盟的表态感到“深度不满”。
虽然美国并不是ICC的成员国,但它长期以来对该机构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这次欧盟的表态,等于公开与美国在中东政策上唱反调。
以色列国内对此的反应则更为激烈。
内塔尼亚胡的盟友们不断指责欧洲国家的态度“伪善”。
但站在欧洲的角度来看,这并非单纯的“反美”行为,博雷利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欧盟的立场更多是基于对中东局势的评估。
中东的长期冲突不仅对当地构成威胁,也让欧洲在移民、能源等领域面临巨大的压力。
通过支持ICC的裁决,欧盟不仅是在传递对战争罪行的零容忍态度,也试图在中东问题上重塑自身的话语权。
然而,荷兰和欧盟的强硬表态是否能真正促成逮捕令的执行?答案并不乐观。
逮捕令的实际作用不大
ICC本身没有执法机构,其逮捕令能否真正落地,完全依赖于成员国的合作。
无论是过去对苏丹前总统巴希尔的通缉,还是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逮捕令,这些文件更多依赖于成员国的配合,而这一点恰恰是国际法律体系的“软肋”。
即使内塔尼亚胡被正式通缉,ICC也无法主动采取行动,必须依靠124个成员国的协助。
然而,这些国家中许多都面临来自美国和以色列的外交压力,实际执行的可能性无疑会大打折扣。
美国和以色列更是对此态度强硬。
作为两个未签署《罗马规约》的国家,美国和以色列长期以来对ICC的合法性存有质疑,这种态度无疑让ICC的逮捕令在执行上面临重重阻力。
未来,ICC的逮捕令是否能够真正推动中东和平仍是未知数。
在这场国际博弈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中东地区需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寻找和平的契机。
参考资料
第六次!美国否决加沙停火决议草案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