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告诉我们,应试教育的悲哀首先是命题作文!

坤哥的书影世界 2024-09-14 18:00:50

“你现在最重要的事还是学习,什么爱好先放一边”,“少干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你先考上大学再说”……在我的学生时代,这些话像森林深处潜伏的藤蔓,不经意间就将我紧紧束缚。我感觉我一直疲于在既定的轨道上不断地奔跑,但被浓雾裹挟着,回头找不到来路,现在看不清脚下,前方更是一片迷蒙。

就在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我看了《死亡诗社》,两个小时的电影我却看了一下午,太多画面与我当下的心情重合,那种迷惘,那种追寻,找不到人生意义只能任凭自己被禁锢的心情被具像化到了屏幕上。让我不断地停顿、感慨、深思。

在一切按部就班的课上,基汀老师突然让同学撕掉前言,告诉他们:“现在,各位你们要学会自己思考,你们要学会欣赏文字和语言,不管别人怎么说,文字和语言的确能改变世界“。这句话像一记重斧头凿开心底的冰面,让活水泛上了心头。

学生时代的我们都背过那种“答题模版”:首尾呼应的效果是什么,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移植,沿用,匹配……“要多去揣测出题者的想法”,我们拿着别人的思想去迎合别人的标准,不自觉地交付了自己那份独特的感受力。

但在这一堂课,刻板的评定被撕碎,裸露出的,是自发的诗歌本身。

我看着电影里的乖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心灵被放逐的滋味,感受到了情欲,感受到了理想的火焰,第一次站上讲台,第一次知道“不顺从”的概念。浪漫、爱情、诗歌、叛逆……他们穿梭迷雾森林,是夜间游离的精灵,是离开牢笼的金丝雀。

阳光下的草地和奔跑的少年,金色的光华笼罩着他们像个巨大的琥珀,把他们的剪影罩在里面,像一个巨大的正在进行时标本,放在记忆里,再回忆的时候就永远都是正在进行。

我为Neil的悲剧流泪,为最后Todd站上桌子而感动,我也被“Carpe Diem”这句话所振奋,但当电影结束,我始终立于一片混沌之中,梦中高喊自由,现实中却固步自封。我仍然不知道怎么活得深刻,我想要突破却寻找不到方向。

有一次我参加作文比赛,题目明明没有文体要求,我却下意识去想怎么凑出一篇议论文——和我在考场里的思维一样。

这一瞬间,我像从噩梦中惊醒,带着某种后怕,什么时候开始,深爱的写作变成了苦差事;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的笔下每一篇都“应该”是议论文,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太多太多的疑问郁结在心中,但作文比赛有三个小时的时限。我回过神来,把自己一开始打好的“万能”排比句删除,重新构思真正属于我的文章。

“看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死去了好久,从某个不经意间被打破的清晨开始。”这是死亡诗社最有名的一句的影评。在主流的期望下,在作文标准、答题格式的不断驯化下,我忙于应付题海战术,无意识地交付出了使自己变得独特的那部分创造力。我写作的目的变得越来越功利,为了拿高分,为了拿奖项,但提笔细细研磨生活光影的瞬间却越来越少,思维开始出现惯性,笔下的文字逐渐同质化。

但我当时并未察觉。

就在这一个下午,我彻底读懂了这个电影。我独自一人站上了讲台,我找到了我自己的步伐,放出了禁锢已久的,心里的飞鸟。

生活仍然在新旧间徘徊着,也许我会被沉重的事情所打击,也被袖珍的烦恼所困惑。生活中遍布的细刺,将我磨得粗糙而平静。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执笔,像是举手向苍穹,并非一定要摘取到星月,我只需要这个向上的、永不臣服的姿态,为生活,献上属于自己的长诗。

 

创作不易,支持一下!

0 阅读:1

坤哥的书影世界

简介:看有深度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