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国家博物馆位于金边市中心的皇宫北侧,外观呈赭红色,好像一座寺庙。1920年4月13日,这里正式对外开放,由法国总督乔治·格罗斯列创办,收藏着全国各地出土的石刻雕像等珍贵文物——
2025年1月30日上午,我来到柬埔寨国家博物馆,门票10美元。这里坐西朝东,走进大厅之中,迎面是一尊巨大的迦卢荼(Garuda)石雕。在印度神话里,它是毗湿奴所骑的大鸟,拥有金色的羽毛,翱翔于天地之间。如今,在柬埔寨,迦卢荼成为单独的信仰。
这座博物馆是平面呈正方形的封闭院落,以亭子为中心,四角分布水池,展厅环绕一周,屋檐下有回廊。人字坡顶尖锐锋利,屋脊高耸飞扬飘逸,极具高棉民族传统建筑风格。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这里的展厅依次分为青铜展厅、前吴哥时期展厅、吴哥时期展厅、后吴哥时期展厅等。
1.青铜展厅(Bronze Gallery)
在东侧的展厅之中,对称摆放着28个独立展柜,陈列着不同时期的青铜雕像和装饰用品等。这些雕像以印度教和佛教的诸神为主,曾经被供奉在家中,用于日常宗教活动,体量小巧,制作精细。
在展厅的墙壁上,悬挂着12扇木质的百叶窗板,由柬埔寨艺术学院的师生制作于1920年建馆之际。在百叶窗板上,描绘着不同的人物,曾经装饰着博物馆展厅的窗户。2.前吴哥时期展厅(Pre-Angkorian Gallery)
在吴哥王朝之前,柬埔寨的历史分为扶南(1世纪至6世纪)和真腊(7世纪至8世纪),被称为“前吴哥时期”。当地人对这个时期的历史没有太多记载,需要依靠残存的石碑文字和中国历史文献,才能复原出扶南和真腊王朝的大体发展脉络。
在这里陈列的石碑上,保留着清晰的梵文和高棉文,用古老的诗歌形式记载曾经的科学、哲学、神话、文学、日常生活、行政管理等重要信息。
在南侧的展厅东段,竖立着众多前吴哥时期的石雕,以印度教的毗湿奴为主,周围环绕着各种的神像。这些雕像均为站立状,上半身裸露,下半身穿裙,线条流畅,光滑细腻。
相传,毗湿奴睡在大蛇的身上,漂浮在无边的宇宙之海。每当宇宙循环一劫开始,毗湿奴一觉醒来后,肚脐长出一朵莲花,梵天诞生,创造世界。在一劫的末尾,湿婆出现,毁灭世界。在毗湿奴反复沉睡和苏醒之间,宇宙不断循环和更新。
3.吴哥时期展厅(Angkorian Gallery)
公元802年,阇耶跋摩二世建立吴哥王朝。公元889年,耶苏跋摩一世迁都吴哥地区,在巴肯山旁边修建雄伟的王城,接下来的约550年间这里的都城和寺院建设一直没有间断。
从南侧展厅西段、西侧展厅到北侧展厅西端,全部都陈列着吴哥时期的石雕,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和时代风格。迎面第一尊石雕是癞王像,被认为是一位得了麻风病的国王,曾经供奉于吴哥城皇宫的癞王台上。
公元1181年,阇耶跋摩七世继位,国家达到空前繁荣,形成一个庞大的王朝,势力扩张到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同时,他摒弃印度教,让全国改信佛教,并且修建大量的寺庙和公共建筑。
在西侧的展厅中央,摆放着一尊阇耶跋摩七世的石刻雕像,双目紧闭,静坐禅修,眉清目秀,面容安详。在吴哥城的门洞和巴戎寺的塔顶,都可以看到类似阇耶跋摩七世的脸,被人们称为“高棉的微笑”。
4.后吴哥时期展厅(Post-Angkorian Gallery)
公元1431年,暹罗攻占吴哥,王朝逐渐衰落,首都迁往金边。在后吴哥时期里,随着王室内讧和地方官僚反对等,王权不断弱化,国力日渐衰退。
在北侧的展厅之中,陈列着柬埔寨宫廷用品,琳琅满目,尊贵典雅。这里有一个月光亭风格的展柜,从博物馆建成时一直使用至今,摆放着20世纪初皇家芭蕾舞团的照片、服装、道具等。
在展览的结尾处,有两架巨大的织布机,曾经于2018年2月13日至7月1日织出“世界最长围巾(Krama)”。其间,共有22315人参与活动,织出的围巾长1149.8米、宽0.88米,每一线都包含着人们的热情、坚持、爱心和对国家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