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广辉
长春新区人民法院始终着力推动终本积案实质化解,奋力破解执行难。近日,新区法院执行局提前布控,巧妙找到被执行人,成功办结一起指定交叉执行案件。
2014年至2016年期间,刘某因资金周转困难,陆续向韩某借款6.5万元,至2021年仍未偿还,韩某多次催讨未果,诉至当地法院。经当地法院审理,判决刘某偿还韩某借款本金6.5万元及逾期利息。判决生效后,刘某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韩某到当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当地法院对被执行人送达报告财产令和执行通知书后,对被执行人账户、房产及土地等财产进行查询,并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且刘某存在逃避执行行为,难以确定行踪,该案陷入僵局。考虑到刘某家住长春新区,为了减少异地执行阻力,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定,将该案指定由新区法院执行。
受理案件后,新区法院执行法官立即启动执行程序,向被执行人再次送达报告财产令和执行通知书,对被执行人账户、房产及土地等财产再次进行查询,依旧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多次联系被执行人刘某,但其手机号码已显示为空号,无法与其取得联系。
执行法官没有气馁,联系辖区内公安、多个社区及物业展开多方查找,最终确定了刘某居住的小区和正在使用的手机号码,并了解到刘某是一名网约车司机。
执行法官陈法官通过电话和传票多种方式与被执行人刘某沟通,要求其来法院解决案件问题,但其态度恶劣,声称“一点时间都没有”。执行法官想到了刘某的职业,灵机一动,让其助理扮演乘客拨通了刘某的电话。
“是刘师傅吗?现在送我去趟龙嘉机场呗,多少钱啊?”
“那么远得150元。”
“130元行不行啊?”“也行,告诉我位置,我现在就来接你。”
以为自己接了单大生意,刘某迅速到达约定位置。在确定刘某身份后,执行法官一行人出示了证件:“我们不是乘客,我们是新区法院的工作人员。你涉及一起执行案件,请跟我们回一趟法院。”刘某这时垂下了头。同时,执行法官联系申请执行人前往法院。
到达法院后,执行法官向刘某进行释法明理,告知其不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义务将面临的严重法律后果。但刘某并没有转变思想,而是态度强硬,声称自己经济困难,无法还款。此时,被执行人的儿子也来到法院,表示愿意替父亲还钱,被刘某以不想给儿子增加负担为由拒绝。见案件再一次陷入僵局,执行法官当机立断,在确定被执行人刘某无法履行法定还款义务后,以被执行人刘某未如实报告财产,对其作出拘留十五日的决定。
“真要被拘留?”
“法院是动真格的?”
“那我能履行义务,不要拘留我,行吗?”
刘某得知自己即将被带上警车,态度立刻有了转变,马上让儿子拿出5000元钱还给申请执行人。
看到刘某有了履行义务的态度,执行法官再次做起双方当事人的工作,促使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并签订了和解协议,约定余款分期履行。至此,该案顺利执结。
本案系新区法院开展交叉执行以来,有效避免地域性、社会性复杂因素对案件执行的影响,提升执行效力的鲜活实践。接下来,新区法院将继续加大交叉执行专项工作力度,秉持“如我在执”的理念,做实做好执行工作,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初审:广辉
复审:韩蕊
终审: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