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喜欢育碧一开始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一周精选

旭皇说游戏 2024-09-30 05:02:02

这是我们新推出的一档精选栏目每周日更新本周焦点:《刺客信条》延期,育碧慌了?

在前几天的B报里,我们已经简单报道了《刺客信条:影》跳票的事情。鉴于这就是本周游戏圈的大新闻之一,甚至可能影响育碧这家公司的命运,今天就继续展开聊聊。

9月24日,育碧突然取消了东京电玩展(TGS)的参展计划。一般大厂的参展安排都是提前很久定好的,成本也都投入进去了,这种临阵退缩的情况实属少见,也预示着即将有大事要发生了。

果然到9月25日深夜,《刺客信条:影》项目组发公告,宣布游戏将推迟到2025年2月14日发售,届时也会首发登陆Steam,为目前的预购订单提供退款,未来预购的玩家可免费获得第一个拓展包。

除了调整《刺客信条:影》的发售节奏,育碧其实还公布了一揽子举措,总结来说:

未来发售的游戏将回归Steam首发,此前披露销量不及预期的《星球大战:亡命之徒》已经上线了Steam页面,预计11月21日发售;育碧CEO明确了,公司会在内部展开调查,改善团队执行力,注重以玩家为中心;他也侧面回应了近期围绕育碧的批评,“我们是一家娱乐为先的公司,为最广泛的受众打造游戏,我们的目标不是推动任何特定的议程”。

而目前做出的调整是“第一批短期行动”,或许育碧后续会有更多改革政策。相比过去一段时间,对外界舆论冷处理、瞎处理的态度,育碧这一波组合拳俨然是认怂滑跪了,引得网友们玩起了“声音太尖锐了”的梗,或是来一句“我还是喜欢你刚才桀骜不驯的样子”。

但想在短期内,挽回玩家的信任难如登天。

至少对于《刺客信条:影》,绝大部分人依旧持悲观态度。一方面,离发售还有4个月的时间,不太可能对游戏底层架构、争议内容做大刀阔斧的修改了,另一方面,延期定档的日期也很微妙,2月中旬正好是育碧本财年结束的前一个月,这意味着,育碧还是想靠新刺客信条刷刷业绩,延期更像是为了等集中的负面言论淡去。

资本市场则很诚实。在《刺客信条:影》跳票的消息传出后,育碧股价又跌掉13%,下探到10欧元以下,创造了近十年新低,投资者的信心也跌到了谷底。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不少人都会感叹育碧是怎么走到这田地的。明明曾是做开放世界的标杆,现在连个合格的“罐头”都做不出来,明明走出了维旺迪的控制,却花了几年自己作死到更危险的境地。

就拿显而易见的发售平台策略来说,几乎所有玩家都知道,PC平台想卖得好就得上Steam,但育碧却迟迟拉不下脸。2019年,在Epic和Steam公开叫板中,育碧果断站队了前者,其实在当时这个决定是有道理的,同样是卖游戏Epic的抽成少,行业对Steam霸道、不友好的服务态度颇有微词,在Epic的流量上升期,牺牲部分销量换收益值得尝试。

但后来,支持Epic独占的厂商多数都重回了Steam,育碧等到2022年才放低姿态,回归的形式也不是同步首发,而是要比Epic和自家平台都晚上一年。

PC平台对于育碧的重要性不亚于主机端

这直接导致了一些登陆PC端的育碧游戏,在宣传上没有太多声量。比如《勇敢的心》第一部在Steam上算是个小爆款了,但今年发售的《勇敢的心:叶落归根》反响平平;我身边不止一个人吐槽过,根本不知道《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已经发售了...

稍微扯远点,Steam和Epic打架的时候,有个主流的观点:能让玩家拿到好处,把游戏价格打下来,就是好事。

从现在的竞争结果来看,Epic是一个对开发商、发行商更好的平台,虽然明面上送了很多游戏,但实际在购买决策时优惠有限(对比Steam铺满全年的打折活动),开发发行商多拿到的钱也没有补贴到玩家身上(育碧还因为涨价被喷过);在公论层面,Steam反倒成了对玩家更好的平台——评价体系、生态互动、外围话题,都是Epic无法取代的。

搞独占本来是典型的卖方思维,觉得游戏足够吸引人,能够让玩家付出迁移成本,主动来买。但近几年游戏行业的环境变了,玩家开始抱怨真正值得花钱的好游戏在变少,对过去成名的IP、制作组也不再盲目信任,就连曾经以独占为招牌的索尼,也不再纠结“上Steam”,SE不得不开始搞多平台策略...

所以,仅从一直不舍得放弃Epic这件事,可能受制于高层的商业化压力,但也能看出育碧对买方市场转变的嗅觉是不够敏锐的——简而言之,没有站在玩家这边。

至于游戏口碑的下滑,我倒觉得有部分舆论假象的因素。事实上,摆脱了维旺迪“重获自由”的育碧,一直没能走出明朗的发展路线。

2019年,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育碧凭借《大革命》里对历史建筑的考据、还原吸了一波粉,那会儿算是在国内泛玩家里口碑较好的时候,还流行过这个表情包:

但实际上,那一年发售的《全境封锁2》《幽灵行动:断点》都口碑崩盘了。

2020-2021年,全球游戏行业都在高歌猛进,但育碧交出的答卷不怎么样,销售额连年微跌;到了2022财年,育碧更是陷入了5.38亿美元的亏损。

2023财年,育碧号称创造了创纪录的公司营收,但被玩家社区锐评是吃老本,财报里解释的亮点是上线了九年的《彩虹六号》表现强劲,而且整体业绩转亏为盈,代价是裁了1700个员工。

可以说,在后维旺迪时代,育碧没有过几天安稳日子。但唯一不变的是,《刺客信条》系列是公司最主要、最稳定的营收点。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连着扑街这么多项目,育碧高层都能嘴硬装死,但当战火烧到《刺客信条:影》后,实在绷不住了。

而如果真的有育碧“走下坡路”这件事,2020年可能是个有迹可循的节点。当时陷入办公室性骚扰、职场霸凌丑闻的育碧,将多位高管扫地出门。

其中就有,育碧的首席创意总监Serge Hascoét,这人在1988年就加入了育碧,长期担任最主要的创意把控、项目管理工作,可以说育碧当下所有有影响力的IP都是他参与的,在欧美业界他也被认为是育碧最有权势的人。

知名记者Jason Schreier称他负责“所有”游戏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不想洗白Hascoét的私德,如果相关的报道属实,Hascoét被解雇完全是自作自受。但对育碧来说,失去一个30年经验的管理者,恐怕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在早年的报道里,Hascoét和他的同僚们都担任了系列游戏里最核心的创意策划工作。

这位Tommy也爬了

在2020年之前,育碧被诟病最多的,其实是缩水、BUG、“罐头”同质化问题。为了解决这些,育碧曾经在2020年1月对策划团队进行改革,而这个项目正是由Serge Hascoét负责,但他在年中就离开了公司。

如今,在一些未经证实的采访中,育碧的员工表示在工作时,他们想的更多的是不冒犯别人,遵守谈话文化,而不是让更好地表达创意;项目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者,过多没有经验的工程师获得了快速晋升,引发了低级错误;公司则更在乎对外形象,实现财务目标,而不会是为玩家提供引人入胜的内容。

最近油管上比较火的评论视频,据说采访了育碧的员工

但即便没有高层的动荡,育碧可能也必须面对市场的变化。

在全球营收前20的游戏公司里,绝大部分实际都在靠平台抽成、服务型游戏、手游赚钱。育碧是为数不多还在靠制作、售卖买断制3A游戏本身增加营收的。

这也是为什么育碧的财报数据

0 阅读:0

旭皇说游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