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普民国行摄记之十三:1914年的山西太原、文水、孝义老照片

曾狄先森 2022-10-13 18:36:21
前言

1914年2月10日,北洋政府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了《中美合资创办石油公司合同》,约定由美孚石油公司派出专家,组建“筹办全国煤油矿事宜处堪矿测量队”,前往陕西省延安府、直隶省承德府附近地区进行地质勘查与钻探。

美国地质学家菲德克·克拉普(Frederick G. Clapp)身为美孚石油公司所聘专家,于1913年12月先期抵达北京,次年2月下旬前往秦皇岛,再转往直隶建昌(今辽宁凌源)周边考察,得出石油无开采价值的结论,返回北京后,中美双方商定前往陕西勘探,分为两路,其中第一路由马栋臣(克拉普的中文名)率领由北京出发,经直隶张家口、怀安,再由山西岢岚、阳高、天镇、应州、宁武等处入陕,最后经河南往武汉,再乘船前往上海转回天津。

克拉普在华考察期间,除了拍摄山川地质照片,其极高清的相机,也为百年前的中国留下了珍贵的风光人文瞬间,图游华夏网头条号在完成张柏林和柏石曼中国行系列之后,潜心研究克拉普留下的照片,仍按时间和地域进行分析解读,与喜爱历史的读者朋友们共同分享。

一、从陕西榆林前往山西太原的路线

根据北洋政府内务部1914年5月25日发给山西、直隶、陕西各省《筹办全国煤油矿事宜处选派华洋勘查矿厂人员到境妥为保护文》的内容,其中提到勘探人员已于日内出发,要求沿途地方进行保护,克拉普6月20日抵达陕西榆林,之后又东行前往山西太原。

二、太原境内的照片

1、不知何故,克拉普从榆林到太原的途中,并未留下照片,抵达太原的南门时,他拍摄了首义门的照片,这座城楼始建于明代,为太原城的两座南门之一,初名为太平门,因为正对着晋王府的南门,又被改为迎恩门。1911年10月,山西新军打响了在华北地区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起义军从此门入城,后来被改名为首义门,可惜解放战争时被炮火所毁。

放大照片,城楼规模甚是雄伟,门洞旁可见民国的士兵站岗,一些百姓来往于城内城外。

也许考察队只是从南门外经过并未入城,抑或是克拉普为了节省底片,进入太原并未拍摄城内风光,只留下了这唯一的一张太原城照片。

2、继续南行,考察队来到了晋祠镇,克拉普拍摄的这座佛塔为舍利生生塔,始建于隋朝,塔中藏有释迦牟尼佛舍利一粒,到清乾隆十六年重建时,发现众多的舍利子,从而塔名改为舍利生生塔。

3、在晋祠镇的一处亭子旁,克拉普给考察队的两位马夫照了相,由于对焦原因,他们的面部有些失焦,左上角的亭匾写着:“诚则灵”的字样。

4、克拉普进入了晋祠的圣母殿的庭院,一位中国男子推着测量用的独轮车,站在千年侧柏前。

5、在晋祠圣母殿前,殿宇上方悬挂着众多的匾额,最上方的一块为:“泽润生民”,下面一层为:“惠流三晋”,此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祭祀着周武王之妻,亦是周成王之母邑姜。

6、考察队的两位护卫士兵全副武装,站在圣母殿的大柱旁,克拉普给他们拍了一张合影,此时阳光甚烈,柱子上的巨龙栩栩如生。

7、克拉普来到了圣母殿的北侧,有一棵巨树倒伏生长,仿佛巨龙,这就是晋祠最古老的柏树,树龄近三千年,被称为周柏,又被百姓称作卧龙柏,晋祠始建于北魏之前,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他是周武王之弟,为晋国始祖,是三晋文化的开创者。

放大细观,考察队的随从们和马匹都在休息。

三、文水县境内的照片

8、离开晋祠,考察队一路西南而行,前往文水县,这是途中经历的一处河流,克拉普提前下马,给骑着骡马驮着行李的队员们拍了这张行进在水中的照片。

9、克拉普来到了文水县城内,大约是拜访当地政府,前方的建筑挂着“议场”二字,大约是县议员们开会的场所。

放大细观,此匾为中华民国元年一月二十日挂牌,两侧的对联,左边依稀为:“争是非界限必须铁面无情”。

10、在文水县政府院内的另一侧厢房旁,克拉普给他的中国随从拍了一张单人照,他在注释中题到名字为Liu Tung Wo,中文应该为刘东沃。

四、孝义县境内的照片

11、离开文水县,考察队沿途经过了孝义,克拉普在高阳镇附近,看到路边的山高处,有一座石塔屹立,不知道此塔为何名。

日本间谍镜头下的民国风光图游华夏购买专栏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