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爱斯基摩人吗?
这是一支生活在北极圈的民族,在冰天雪地的北极,他们已经生存了数万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直到社会的快速发展,爱斯基摩人跟现代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才让人们知道了他们的存在,人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在如此残酷的地方,爱斯基摩人是怎么生存下去的呢?
直到1920年,一则纪录片的出现,彻底揭开了爱斯基摩人神秘的面纱。

纪录片的主人名叫纳努克,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爱斯基摩人,不过对于他们来说,爱斯基摩人是个侮辱性的称号,他们自称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只是外界对他们的称呼。
纳努克今年30几岁,拥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他们一家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一处冰原上,纳努克虽然年纪不大,却是这片区域的首领,因为他是这里经验最丰富的猎手。
由于北极地区环境太过恶劣,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狂风暴雪,人们只能躲在屋子里熬过冬季,直到夏季的到来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所以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很规律,狩猎动物存储食物过冬,这是他们每年必须做的事情。
1920年的夏天,纳努克一家和往常一样,准备抓住这个时机,开始今年的狩猎季。即使在温度最高的夏季,这里的温度也在零下,只有极少部分动物能在此生存,这些动物都在爱斯基摩人的食谱上面,在这里可没有挑食的权利,有啥就吃啥,饿肚子在这里是很正常的事。
北极圈的夏季时间非常短暂,纳努克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狩猎到最多的动物,他们要从居住地出发前往猎场,由于要跨越海洋,纳努克没有使用人们熟知的雪橇,而是乘坐小船。

这是一艘十分简陋的小船,为了防止船身被冻裂,船身外面包上了一层海豹皮,船上摆放着几件熊皮鹿皮做的长袍和靴子、再加上一个石头水壶和一个石头灯,这就是纳努克一家的全部家产了。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纳努克很快就找到了鲑鱼聚集的水域。
由于去年的食物早已经吃完,纳努克连鱼饵都没有,不过他早有准备,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海象牙齿,拴在绳子上放进水中,一手拿着鱼叉,安静待在旁边等鱼儿上钩。

虽然捕鱼方式很简单,鱼饵也很简陋,但是饥肠辘辘的鱼儿很快就上钩了,不到半天的时间,纳努克就叉上来几条大鱼。
根据爱斯基摩人的风俗,捕获到的猎物必须快速杀死,以减少猎物的痛楚,他们一般是用牙齿来完成这项工作的,尽管看起来血腥恐怖,但这就是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

他们最喜欢的猎物还是海豹海象等大型动物,其体内有大量的脂肪,肉又很多,厚实的皮毛更是个宝。
但是对付这些大型动物没这么简单,光靠纳努克一个人根本不可能,但是爱斯基摩人胜在团结,这也是他们生存的秘诀。
他们会几个人一组,一起捕猎大型猎物,海象是一种体型庞大的海洋生物,体重可达两吨,上犬齿变成了长达40厘米-90厘米的獠牙,可以轻易的杀死一个人。

海象在夏季的时候会爬上岸,聚集在一起晒太阳睡觉,数量有时能达10万头,为了防止捕食者,他们还会在周围安排一只海象“站哨”。
因此捕猎海象的难度和危险性都很高,但这难不倒纳努克,只见他趴在地上,学着海象的叫声,慢慢往前爬行,把自己模仿成一个落单的小海象。
由于海象的视力天生很差,这种方法很奏效,当距离足够的时候,纳努克和伙伴们拿出鱼叉,对准目标投掷过去,然后一群人蜂拥而上。

海象庞大的体型,让它不会快速死去,反而还会本能往海洋逃避,这时候人与兽的大战开始了,比拼的就是耐力和勇气,在僵持了20分钟后,这条海象失去了生命,倒在了海洋边上。
对爱斯基摩人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饥肠辘辘的猎人们,直接用鱼叉割下肉,放入嘴里咀嚼起来。

“吃生肉”是爱斯基摩人的习俗,也是他们最饱受诟病的一点,但在极寒的北极,根本没有生火做饭的条件,而且生肉里面还有大量维生素,这也是他们唯一能补充维生素的方式,一生都吃肉的爱斯基摩人不会得败血症,就是这个原因。
捕猎海象的时间很短暂,而海豹则不同,秋季也能捕捉,这时温度开始下降,海面大规模结冰,由于海豹是哺乳动物,需要在空气中才能呼吸,这时它们只能靠冰面上的呼吸孔来呼吸。
冰面上的呼吸孔是海豹的生命之源,也是猎人们的希望,一个海豹会有好几个呼吸孔,猎人们分头蹲在不同呼吸孔处,海豹一次呼吸潜水的时间一般不到10分钟,憋不住的海豹就会来到呼吸口,海豹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完成换气,所以猎人们必须眼疾手快,用手中的鱼叉结束海豹的生命。

除了这些食草动物,像北极熊、北极狐等食肉动物也是他们的猎物,它们的肉可以吃,皮毛还可以存起来,跟其他地区的白人换取武器、糖果等物品。
这个纪录片的出现,让人们第一次了解了爱斯基摩人的真实情况,对研究爱斯基摩人有极高的价值,导演也得到了人们的称赞。
但事实上,这次拍摄给纳努克一家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为了追求拍摄效果,导演拆掉了纳努克一半的房屋,让纳努克一家直接暴露在冰天雪地中,就为了捕捉到清晰的起床画面。

与此同时,为了让纪录片效果更好,导演让纳努克长时间配合拍摄,而单纯善良的纳努克并没有拒绝,结果在拍摄完毕后,短暂的夏季也已经结束,纳努克一家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并没有准备到足够过冬的食物,在结束拍摄的那年冬天,纳努克一家饿死了。

这次的事件无疑是个悲剧,虽然已经过了100多年,但是人们还是忘不了导演的可恶,以及单纯质朴的纳努克一家。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纪录片的呢?
白人一贯的作风,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死活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有个小品,叫“英雄母亲的一天”
这剧组甚至都不给留些吃的吗?
看过,活着太难了,一走了之的拍摄者
邪恶的美英纳粹,就是人世间的恶魔
导演团队太可恶了
白人不就是这样吗?我记得还有一个医生想研究胃,让一个人的胃上保持瘘口很多年,后来那个人受不了了就跑了,他还指责别人不该跑,后来他好像很早就死了,那个病人活到80多
为什么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面孔都那么像亚洲人
让我想起我在一个厂里碰到的一个人夸美国纪录片真实。
讽刺,白人圣母
为了拍摄旅鼠自杀把旅鼠撵下河。用胶水粘了一只小青蛙打叶子伞。
白人承诺给他们食物帮助过冬,结果没给
这么终年冷飕飕的冰天雪地,怎还有心情下蛋繁衍…
还有为了拍狮子,特意雇佣原住民路过。拍摄狮子吃人。
爱斯基摩人是侮辱人的词,下次记得人家叫因纽特人
邪恶伪善的白皮,给人家带袋面粉啥的那么难吗?
这
来个腌海雀吃吃[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可以不拍
摄影师怎么没没饿死?
最可恨的是承诺提供食物物资让他们过冬,结果爱斯基摩人就在那干巴巴的等着,直到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