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自传承——中国篮球名人堂入堂仪式

体育事儿多 2023-08-07 11:49:47

海河四月,春和景明,繁花似锦。

9日,中国篮球名人堂入堂仪式在天津青年会东马路会所隆重举行。

何谓中国篮球名人堂?

这是为中国篮球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殿堂——1895年,篮球运动自天津传入中国,在这128年发展历程中,中国篮球俊采星驰,写下一篇篇壮丽史诗,如海河之水波澜壮阔。

拂去岁月厚厚的封尘,一帧帧、一幅幅,都是令人难以忘却的画卷:

1896年第一次篮球比赛在天津举行,

1913年中国首次参加国际比赛,

1921年中国首次获得国际篮球比赛冠军,

1936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

1936年奥运会首次篮球决赛由中国裁判舒鸿执裁,

……

举行入堂仪式的天津青年会东马路会所,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室内篮球馆之一。以现在标准来看,东马路会所篮球馆面积很小,还没居民小区篮球场的半场大。如果把它与现如今中国1.25亿篮球人口相对照,正好印证这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栋小楼,是中国篮球人梦开始的地方。而为我们点亮炬火的老前辈中,有15位“特别致敬人物”:张伯苓、舒鸿、董守义、宋君复、唐宝堃、牟作云、张子沛、张长禄、余邦基、杨福鹿、程世春、陈文彬、白金申、钱澄海、杨伯镛。

打开记忆的闸门,这里我们挑选一例,讲一讲中国篮球裁判员舒鸿的故事。

1936年,篮球项目首次进入奥运会,比赛在露天赛场进行。决赛当天大雨倾盆,场地泥泞不堪,给运动员和裁判员带来巨大困难,篮球运动发明者奈史密斯亲临现场,他推荐说:“中国的舒鸿是我的学生,他是一名十分优秀的篮球裁判。”

在舒鸿的执裁下,篮球决赛最终顺利完成,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当时报章评价舒鸿:“铁面无私,目光犀利,赏罚分明。”

从此,奥林匹克史册上永远留下这位中国人的名字,对于中国篮球,甚至对于中国体育,都是一件令国人足以自豪的事情。

岁月如歌。在中国篮协主席姚明看来,建立中国篮球名人堂初衷是“寻根”。当这些故事由亲历者一一讲述,成为我们的基因的时候,未来的道路才会越发清晰。

此次入选名人堂的9位人物:穆铁柱、胡卫东、刘玉栋、王治郅、宋晓波、丛学娣、郑海霞、蒋兴权、许利民。在入堂仪式上,他们讲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穆铁柱的儿子穆桐回忆说,父亲当年训练十分刻苦,走出训练馆时比进训练馆体重少了8斤,这8斤就是汗水,有时甚至脱力到呕吐,但吐完接着练。

“我自己工作觉得累时,我就问自己:掉8斤水了吗,累吐了吗?”穆桐认为父亲的事迹是对自己最好的激励。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预选赛,宋晓波带着骨折的腿坚持比赛,为了克服疼痛只能在比赛前先大量运动,“跑麻了就没感觉,不疼了。”

2003年CBA总决赛,刘玉栋膝盖疼得无法下蹲,赛后医生用针扎进膝盖,里面混合着脓血的液体,一下子喷射出来。膝盖里能取出这10块碎骨。他说:“疼痛成为了我的习惯,但对篮球的热爱让我忘记了伤病。”

许利民在东京奥运会前跟腱断裂,有致残的风险,但他选择延期手术。“我相信,只要我还能站在篮球场上,就要和姑娘们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世界。”

……

“轻伤不下火线”“流血不流泪”“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这些口号不是空喊出来的。传奇,之所以成为传奇,离不开艰苦的训练,离不开心中的追求。故事中,听到最多的还是这句话:“没想那么多,就想着打好比赛,为国争光。”

回顾历史,是为了筑牢根基;弘扬精神,是为了文化传承。如今,许利民、从学娣、宋晓波、胡卫东、王治郅等人依然站在一线发光发热,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放在篮球运动推广和提升青少年篮球培训工作上。

当前,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不仅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发展的追求,也有利于推动热爱生活、尊重规则、服务他人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各行各业中都能有自己的“名人堂”,人人皆可成为传奇。

图片来源:中国篮协

本期编辑:孙龙飞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体育

0 阅读:14

体育事儿多

简介:前沿体育圈,一首体育热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