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愚公移山》移出课本,诗人“席慕容”:故事实在是太可怕

小辉娱乐解说 2024-10-11 19:33:55

一次公开演讲中,著名诗人、文学家、学者席慕蓉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她建议将小学课本中的经典故事《愚公移山》移除。

席慕蓉的理由显得简单而又有些滑稽,她认为愚公挖山的行为不尊重自然,是破坏环境的体现,这一观点迅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反响;

有网友指出,事实上,《愚公移山》所传达的并非真的要去挖山搞破坏,而是一种人类不惧艰难困苦的决心和意志。

它告诉人民群众要不畏艰险,勇于奋斗,这是一种值得学习和传承的精神。

不少网友认为,席慕蓉可能误解了这个故事的深层含义,将其仅仅看作了一个破坏环境的例子。

愚公移山破坏环境?

《愚公移山》是一篇在语文课本中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古代愚公决心移走挡路的两座大山的故事。

然而,席慕蓉认为愚公的行为过于破坏环境,不符合当代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她担忧,如果人人都效仿愚公,贪婪地索取自然资源,大自然将会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将陷入危机。

席慕蓉比喻称,愚公移山与露天采矿本质上殊途同归,都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去实现一己的利益。

席慕蓉的担忧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他们认为,愚公的坚持其实是一种“思维僵化”。

面对山高路险,出入不便的情况,完全可以寻找其他出路,比如搬迁到其他地方,开辟新的道路,这样更为省时省力。

同时,也有人指出,愚公年纪已大还要坚持移山,并动员子孙后代跟随,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浪费,更是对子孙前程的耽误。

也有人反对她的观点,认为《愚公移山》所传达的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应该被轻易否定。

席慕蓉作为当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散文家,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她自幼随父母四处搬迁,经历了多次环境的改变,这也让她对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感悟。

她的诗作饱含着真挚的感情,让人读来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甜蜜的爱情和深深的乡愁。

尽管近些年来席慕蓉很少再发表新作品,但她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地位依然稳固。

她的这次质疑《愚公移山》寓意的言论,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挑战。

古今寓言解读引热议

如果仅仅从行为方面去看待古籍,那么很多经典课文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例如《精卫填海》中精卫因意外溺亡而将责任归咎于大海,并试图消灭海洋的行为,在现代看来同样显得“可怕”。

然而,这些故事在古代却具有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席慕蓉想表明的核心观点是“环保”。

这一点无疑值得肯定,然而,将《愚公移山》作为示例来探讨环保问题,显然有些不恰当。

从寓言的象征角度来看,《愚公移山》中的“王屋山”和“太行山”象征着大自然中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压迫。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齐心协力、战胜灾害的美好愿景,以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胜利”的愚公精神。

此外,一些网友还指出,寓言故事的价值不应仅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来评判。

大部分寓言都是民间虚构的,如果只看表面行为,那么像《夸父逐日》、《牛郎织女》、《精卫填海》以及《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经典故事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这些故事中的行为,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似乎都有不正确的地方。

例如《夸父逐日》中的夸父为了追逐太阳而耗尽体力死亡,这种行为在现代看来似乎有些自不量力。

同样《牛郎织女》中的牛郎为了阻止织女返回天界,偷走了她的衣服,简直就是“耍流氓”。

而《精卫填海》中的精卫则因为淹死在海里,便立志要填平大海。

这种决心和毅力虽然令人敬佩,但在现代看来却显得“可怕”,精卫的行为是否过于极端,是否缺乏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此外,《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共工因为打架打输而生气,结果直接撞塌了天柱,按照席慕蓉的说法,那就是不负责任和破坏自然。

有人指出,如果按照席慕容的想法,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去开挖隧洞等工程,那么现代社会的生态好转或许就无从谈起。

因此,将环保理念简单地套用在《愚公移山》这一寓言上,显得有些以偏概全,而不是被简单地贴上“对”或“错”的标签。

并非个例:《背影》被批违反交通规则、《荷塘月色》涉黄

其实类似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四年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位副教授就曾对《背影》提出质疑,认为其不适合入选课本。

该副教授指出,《背影》中朱自清描述父亲翻越栏杆为其买橘子的行为虽然感人。

但从交通规则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对于这一观点,有网友认为很有道理,担心文章会误导孩子;但也有人认为这个行为只是在衬托父爱,与交通规则无关,不应过度解读。

此后,一些家长也对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荷塘月色》提出了质疑。

他们指出,文章中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一句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引导,有“涉黄”的嫌疑。

但也有一些声音认为,这可能是家长们过度解读的结果,忽略了文章本身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经典课文被删

事实上,曾经2023年底就发生过另外一起类似的事情。

一位家长在2023年底公开吐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小小的船》,称不符合常识。

他觉得诗里说的“闪闪的星星”应该是晚上的事,那“蓝蓝的天”怎么可能是晚上,这不是乱写嘛。

然而,这一观点遭到网友反驳,有网友表示在污染小的地方晚上天确实可以这么蓝,还能看到星星。

其实不只是这首诗,以前还有好几篇好文章也被删掉了。

像《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就因为写战场太血腥残酷,怕吓到学生,还有内容老旧,可能影响中美关系,就被移出了课本。

后来《黄继光》《刘胡兰》这些文章也都跟着被删了,后来,那个删文章的社长被免职了。

而《谁是最可爱的人》也于2021年重回课本。

当代愚公黄大发

贵州遵义草王坝村地势高峻,村民长期缺水。

1958年,年仅23岁的黄大发被推选为大队长,他立下誓言:一定要把水引进来。

1963年,黄大发带领村民开始修引水渠,但因缺乏技术,历经十多年努力,始终未能如愿。

1992年,已六十多岁的黄大发再次挺身而出,带领村民二次修渠。

他亲自背炸材、下悬崖,历经艰辛,终于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三段总长500多米的水渠。

1994年,当清澈的水流涌入草王坝,村民们欢呼雀跃,而黄大发则默默流泪。

他为村里人争来了水,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

黄大发的壮举生动诠释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那些批判《愚公移山》故事的学者,或许应该来看看黄大发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理解愚公移山在现代的真正意义。

写在最后

如果按照现代法律标准来看,鸿门宴上的项羽是否可以被视为谋杀未遂?毕竟,他在宴会上对刘邦的杀意明显。

同时,李白醉马狂歌是否可以解读为李白生活在现代,他醉酒后骑马高歌的行为是否应该按照酒驾论处?

此外,古代名医华佗的医术高超、妙手回春,如果华佗生活在现代,他是否需要先考取行医资格证才能行医?

显然席慕容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解读时显得过于武断,忽略了故事背后的精神与思考。

无论是寓言还是诗词,传承至今的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而不仅仅是文字表述。

在传承经典作品时,需要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观念,让这些作品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

0 阅读:15

小辉娱乐解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