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至10日,由长三角科普创作联盟与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长三角科普创作论坛”在安徽省黟县举办,经专家学者和一线科普作家评审,从征集到的论文中评选出优秀奖论文50篇,名单如下:
[科普研究]
公众参与视域下的城市自然观察类科普图书出版/张洁汪金宁
融入重大科技热点的青少年科学教育策略研究——以“天宫课堂”校本课程为例/冒宇露张洁刘玉柱
“问题引领·涉及而上·体验创造”的小制作课的特色教学研究——以摩擦力 应用(爬绳小猴)的科技制作课为例/刘海芳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公共安全科普教育的新范式/罗尧成吴爽翁昌顺顾春华
依托地方志资源的科普活动开发研究——以上海通志馆“3D地情探索”活动设计与实践为例/乔志远
上海市社区科普实践调查及SWOT分析研究/胡玺丹杨波
“科普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社区健康科普传播路径探索/陈凤万君健
浅谈新时期元科普创作/傅军英
了解自然方能热爱自然——一次地质生态知识进校园的成功尝试/张一成
元科普叙事研究:以上海有机所科普微电影为例/任声权
从知识的深海到科普的浅滩——汪品先院士《深海浅说》对元科普创作的启示/曹文君
[咨政建言]
发挥合肥科普高地平台作用助力科技工作者元科普创作/任声权杨多文
肥东县科普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伊静
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安全风险应对措施——以安徽省无为市粮食生产为例/杨飞
开展红色科普的实践与研究——以马鞍山市和县为例/傅永曙盛传标
加大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龚朋飞魏祥马望望陶勇丁龙
新时代农村科普社会协同创新模式及机制研究——以安徽省明光市“小板凳科普”实践为例/金茂璐
“双新”融合下汽车类职业院校开展科普工作的发展机遇及策略/洪泰
浅谈基于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的行政执法及其科学创新/吴传兵
城市公共绿地的管理维护与对策/杜克勤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元科普的挑战及对策研究/黄秀蓉
[经验分享]
“进化史诗16讲”创作漫谈/冯伟民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解读》创作及传播/王华东许德谢建嵘王志敏
新时期地球科学科普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科普基地为例/沈越峰卢慧
为《科学月刊》撰写科普专栏的回忆与体会/秦威
学术论文与科普文章的衔接转化——以气象科技领域为例/李冬梅郑彬
科技赋能下新时代科普作品创作漫谈——以《高铁简史》为例/胡启洲高洁洪泰
如何让科学传播靠谱又“出圈”——以“南京科协大讲堂”为例/李晶晶
与艺术共振与健康同频——长宁区开展“十月怀胎,爸爸戒烟”专项工作案例/江燕张佳蕾
弘扬科学精神宣传学校特色——《“电子”世界》科普舞台剧的创作/李志良吴春龙
龙卷诞生记/尹先龙尹儒彬
STEAM教育理念视角下的中学物理教学——以“天宫课堂”中太空实验为例/朱奕虹 张军 刘玉柱
[科学文化]
科普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季良纲
邓稼先科学家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吴传兵
我与“两百年不遇”的“最美金边日食”的相遇情缘——铜仁天象科普直播的经历小记/董志川
城市花园提升幸福度/卢曙火
论南宋西湖十景确定的文化学成因/石洪斌
诗路花雨——读郭曰方的诗集《诗路放歌》等有感/叶英儿
科幻中的科学家形象演变——以《逐日:空间太阳能电站档案》为例/付昌义
[科技进展]
消除药品说明书阅知障碍应当以非处方药为重点/汤啸天
“稻”可道非常“稻”——拓宽思路充分发挥特色水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张效忠苏泽胜丁凤琴胡世昌 赵拥军
重症医学的发展趋向/杨晓帆
黄淮海南片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大面积单产提升/牛峰马玉华王大圣
博物馆元科普创作:驱动科普教育创新发展新引擎——以黄海湿地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助力生物多样性教育为例/侯晶晶
孕期“感动”不“敢动”?——请收藏辣妈运动攻略/彭小炯孙静
植物源农药的“樟脑困局”与“印楝方案” /张正炜
迎接绿色可持续的未来/黄琪
FMT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谢曼丽
晕了又晕祸起梅毒/孙炜
信任、信心及平静的心灵的治愈作用/金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