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节刚过,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就像一颗深水炸弹,在科技圈和普通人的生活中掀起了巨浪。
这个被网友戏称为“赛博财神”的工具,不仅让义乌老板傅江燕用念数字的土方法就搞定了跨国生意的外语视频,更让知识博主在四天内狂揽20万学费,甚至有人用它生成的蛇年贺岁视频赚到六位数推广费。

这场突如其来的“AI淘金热”,让无数人捧着手机在深夜辗转反侧:这到底是技术革命带来的财富风口,还是又一场精心设计的韭菜收割局?
大年初八的清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卷闸门还没完全升起,傅江燕已经拿着手机在拍摄今天的带货视频。
这位80后老板娘对着镜头快速念出“12345”,两小时后,这段视频就被AI自动翻译成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和祖鲁语,带着自动生成的营销文案出现在中东、南美客户的社交平台上。

去年还在为跨国沟通发愁的她,现在靠着DeepSeek每天能多接30%的海外订单。
而在1600公里外的深圳人才市场,某科技公司的HR举着“年薪百万招AIGC算法研究员”的灯牌,被求职者围得水泄不通——这场面比春运抢票还热闹。
但真正引爆全网的,是那个在知识付费平台悄然崛起的“DeepSeek搞钱秘籍”社群。

支付50元入群费后,6000多名会员每天接收着“AI数字人口播教程”“一键生成PPT实战课”的轰炸,社群创建者仅用七天就进账30万。
更魔幻的是,有技术宅用DeepSeek+音乐生成工具炮制的贺岁神曲《龙腾四海》,上线三天播放量破18万,评论区挤满了求合作品牌的私信。
这些活生生的案例,让“AI淘金”从概念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

这场狂欢背后是技术平民化带来的生产力革命。
DeepSeek不像前几年需要专业显卡才能跑动的AI模型,普通手机就能流畅运行它的客户端。
做跨境生意的老王发现,用AI生成的西班牙语文案比找翻译公司便宜80%,关键是能实时根据客户反馈调整话术;自媒体博主“科技阿伟”靠AI辅助写作,把内容产出效率提升了五倍,广告接单量直接翻番。

最夸张的是某AI绘画社区的2万付费会员,他们用565元的年费换来的不只是绘图工具,更是在各平台接单的“电子印钞机”。
不过硬币总有另一面。
在某个深夜的直播间里,穿着西装的主播正卖力推销价值2999元的“AI暴富训练营”,弹幕里却飘过“课程内容和免费教程没区别”“老师自己都没实操案例”的吐槽。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某售价25元的《DeepSeek炒股秘籍》里居然夹杂着三年前的区块链教程,评论区瞬间被“退钱”刷屏。
这些乱象背后,是大量投机者利用信息差制造的焦虑陷阱——他们深谙“淘金热里卖铲子最赚钱”的道理,只不过这次卖的可能是塑料铲。
在这场全民AI运动中,真正赚到钱的往往是那些深耕垂直领域的人。

程序员Yapie把DeepSeek生成的代码和音乐AI结合,做出的电子国风单曲不仅播放量破20万,还接到了手游公司的配乐订单;广州的服装卖家张姐用AI优化了18个语种的产品描述,让店铺转化率飙升40%;就连算命先生都玩起了新花样,把八字测算接上大模型,春节档期订单接到手软。
这些成功案例有个共同点:他们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把AI工具深度嵌入自己的专业领域,就像义乌商人用AI解决真实的跨国贸易痛点,这种“接地气的创新”才是技术落地的正确姿势。

2月的这次风口,AI淘金热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技术革命从不承诺雨露均沾。
当某影视团队用“自然风景+AI”模式半年盈利30万时,更多人在付费社群里焦虑地追问“为什么我的AI视频没人看”。

或许正如那个凌晨三点还在调试提示词的UP主所说:“AI不是阿拉丁神灯,它更像是放大镜,能放大勤奋者的才华,也会暴露投机者的浮躁。”
未来的AI竞技场上,注定是那些既懂技术原理又深谙行业痛点的“新物种”才能持续淘到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