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传统泼水节倡导“文明洒水”,灾后首个泼水节凸显人文关怀

缅甸传统新年泼水节将于4月13日至16日举行。
今年适逢缅甸传统历法1386年,在经历3月特大地震灾害后,缅甸文化部门宣布将以“宁静泼水节”形式举办庆祝活动,倡导民众以文明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受3月28日7.7级地震影响,内比都联邦区及实皆省、曼德勒省、马圭省、勃固省和掸邦南部等地建筑严重损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文化部特别指示,今年泼水节将取消歌舞巡游等娱乐项目,重点保留用菩提枝沾水轻洒、为长辈洗发修甲、布施斋饭等传统仪式。
内比都市政厅前广场已搭建起“清凉泼水区”和传统布施亭。
值得关注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正式将缅甸泼水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彰显这一殊荣,各地将举办传统文化展演,包括制作黄香楝粉、供奉“新年七宝”(糯米团、椰丝糕等传统美食)等民俗活动。
文化部官员强调,庆祝活动需体现对受灾群众的关怀,避免过度喧闹。
缅甸宗教事务委员会同时呼吁,民众应通过诵经祈福、放生积德、禅修静心等方式迎接新年。
针对往年节日期间出现的交通乱象,交警部门特别发布“十项禁令”,严禁酒驾、改装排气管、超载等危险行为。
违法者将面临吊销驾照、扣押车辆等处罚。
“这个新年注定不同寻常。”仰光大学社会学教授吴温敏表示,在灾难面前保持文化传统的庄重性,正体现缅甸人民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据悉,各地寺院已开始组织诵经法会,为遇难者超度,并为重建工作募集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