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曻
前言
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让中美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热点话题,特别是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后,还不断的对中国实施制裁和技术封锁。
中美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本就脆弱的国际局面可能会因为小小的变故而引发不可挽回的事情,但是即便是中国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也没有忘记自身的发展。
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军事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国防工业体系在稳定的推进,可是有美国媒体却说,如果中美发生持久战,美国国防工业会是最先撑不住的。
为什么美媒会说出这种贬低自身的话?中国工业体系现在发展是什么样子?美国国债高居不下的情况下美政府又该如何解决?
中国工业体系的发展
其实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领导人就已经深刻意识到工业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底气,所以中国最初发展的就是重工业。
因为重工业涉及范围比较广,不仅有关乎群众日常出行里所使用的车辆,也有关乎国家安全的军事武器制造,再加上中国地大物博的自然资源优势。
所以也可以说中国的工业体系依旧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不仅如此中国造船业截止到2024年已经连续15年全球第一。
从造船业三大指标中来看,造船完工量占全球的55.7%,证明了我国在造船速度方面遥遥领先,新接订单量占全球74.1%,表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造船业质量的认可。
手持订单量占全球的63.1%,意味着中国造船业掌握全球造船业的命脉,这些还仅仅只是在商业用船领域,在军事领域中国已经进入三航母时代。
同时中国国产055型驱逐舰,在2018年到2024年六年间下水10艘其中8艘已经正式服役,相比较于美军的军舰建造进程,中国的造船能力让世界震撼。
可以知道的是中国从来都不惧怕持久战,尽管在传统能源方面中国属于贫瘠国家,但是我国另辟蹊径在新能源赛道已经成为世界“领跑者”。
这可不是中国自己说的,英国公布的《全球电力行业回顾》中就曾提到,中国的光伏发电在新能源领域全球增长最快。
还有原材料方面2022年全年,中国总共生产了10.18亿吨钢铁,当年全球的总产量为18.3亿吨,其中仅一个宝武钢铁集团的产量,就超过了1.3亿吨,单独拿出来都是世界第三。
拥有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如果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全国开足马力生产,完全有能力一年生产15亿吨钢材。
那么美国自身的国防工业体系又是什么样子?
美国的“去工业化”策略
事实上中美之间的博弈一直没有终止,在这次的俄乌战争中美国源源不断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武器,起初美国军火还可以游刃有余的供应,因为有大量的库存。
但时间一长美国方面就发现了问题,美国现有的工业体系所生产的炮弹根本供应不上俄乌战场所消耗的武器和炮弹。
于是美国媒体在2022年3月份《华尔街日报》发表了名为《美国的工业基础还未做好与中国开战之准备》的评论文章。
内容大概是提醒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无法胜任为美军提供武器的工作,以应对与中国等大国旷日持久的常规军事冲突。
这也让我们了解到美国生产线的生产水平并不是像美政府所宣传那样厉害,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
上世纪的美国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开始了“去工业化”的政策,这项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将大量的制造业从本国迁移出去。
主要的投资发展对象变成了金融业,相继关闭了多个造船厂,太平洋地区只剩下2个海军造船厂,除此之外美国的“毒刺”防空导弹的国内生产线数十年前就已停产。
这导致了美国实体制造业逐渐走向“空心化”,同时还带了许多意料之外的影响,工厂的大量外迁直接导致失业率的突然上升。
底层群众的失业问题又间接导致了金融业的崩盘,这对于以先进武器闻名的美国可不算好事,美国政府也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2023年12月4日五角大楼所发布的《国防工业战略》报告中就已经承认美国防工业难以保持领先地位,尽管具备制造全球最尖端武器的能力,但生产速度却难以及时跟上需求。
由此可见一旦美国卷入某场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争,美国现在的国防工业体系根本不能坚持,所以修复和升级国内军工生产能力是美国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中国从建国以来就坚持发展工业的战略终于有所成就,再加上我国坚持自主创新,核心产业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虽然中国实力现在已经很强大,但中国一直所执行的独立自主的友好外交策略并没有改变,我们相信互利共赢才是世界发展的真正道理。
结语
即便是美国多次插手台海局势,中国也只是提出警告,证明中国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希望美国早日放下敌对的想法。
友好合作或许才是发展的途径,美国所掌握的高科技技术和中国所拥有的大量生产线相互结合,这是两国人民都能得到好处。
最后中国目前的军工产能的确要略胜美国一筹,但美国的军工实力同样也不能低估,它依然是综合实力全球第一的国家。
参考资料
央视网2025年2月20日《焦点访谈|连续15年全球第一!我国造船业缘何能领跑全球》报道
中国青年网2023年12月4日《五角大楼报告:美国防工业难以保持领先地位》报道
打持久战可以玩死美国鬼子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