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要像“训小狗”,这样做,孩子会越来越好!

乖乖评养好的 2024-12-05 04:21:50

多动症,要像“训小狗”,这样做,孩子会越来越好!

多动症孩子,常常没有规则意识,不听指令,东西乱放,写字歪歪扭扭,漏题错字,精细动作也会差一些,令家长非常头疼。

我常跟患者家长说一句话,教孩子要有耐心,就当是“训小猫小狗一样”。

什么意思呢?多动的娃娃不一样,很多事情需要家长带他着去做,家长总说很简单的事情他也记不住,做过了还是忘。其实多动症孩子就是这样的,不能怪他。

所以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做,一件事要形成闭环,要有始有终。一遍遍“训练”他,形成肌肉记忆。不指望他当下就能理解,但是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以后他就不会走的太偏,等他长大一些自然就能理解了。

当然,多动症的干预是需要全方面的,家庭日常训练可以很好的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但孩子的主要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怒、行为冲动、睡眠障碍等,确实时有病理基础在的。

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其形气未充,护养不当,饮食失调,可导致心肾肝脾功能障碍。

心主血藏神,心阴不足,则心火有余而致情绪多变,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

肾藏精,肾精不足则脑海不充,神志不聪而健忘;

肝主筋,肝阳上亢则多动不安,性情冲动执拗;

脾藏意,为至阴之脏,性静,脾失养则兴趣多变,思绪不宁,言语冒失,不能自控。

由此可见,多动症与心、肝、脾、肾都有关系。

所以我们还需要内调,帮孩子找到内在的病因,针对性调体质,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孩子多动症的症状。

门诊案例:

患儿男,7岁,老师多次反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找同学说话,小动作多,学作业漏题错字,与同学相处行为“幼稚”,家长带孩子检查后确诊多动症,来门诊寻求中医帮助。

刻诊,见患儿面色萎黄,无光泽,唇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问诊得知平时食欲不佳,挑食,容易肚子胀,入睡困难,夜间容易惊醒;性格上较为胆小怯懦,缺乏自信。

这个孩子呢,核心症状是以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为主,冲动行为还好。

综合患儿的症状表现、舌象和脉象,辨证为心脾两虚型多动症。

治以健脾养心、益气安神之法。

给他开了方子: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煅龙骨、煅牡蛎、钩藤。

结果怎么样呢?

经过三个月的系统治疗,患儿有了明显改善,食欲睡眠都正常了,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延长,漏题错字情况很少了,作业错误率减少,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继续巩固两个多月,多动症逐渐得到控制,学习和生活恢复正常。

心主神明,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

患儿脾气虚弱,运化失职,进而心血不足,导致心神失养,难以集中精力,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脾气虚则四肢百骸失于濡养,肌肉无力,故坐立不安、小动作多;气血亏虚,心神不安,故而睡眠质量差,多梦易惊;心气虚则胆小怯懦,缺乏自信。

方中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健脾益气,以助运化,增强脾胃功能,为气血生化提供充足动力;

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使心血充足;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助睡眠;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煅龙骨、煅牡蛎重镇安神,收敛止汗,可缓解患儿的多动不安;钩藤平肝息风,辅助改善患儿的多动症状。

1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