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认知,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过程中尊重大学生在成长中的认知规律,将社会意识转变为个体意识,提升其认知能力,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中优化大学生的认知结构。
大学生的认知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它是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的。
不仅具有个体的独特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应用心理疏导方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在大学生输入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
从而促进大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中优化与大学生认知阶段相契合的内容。
在大学四年的生涯中,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其认知也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根据其不同的阶段准备契合的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吸引力。
另外,关注大学生群体在某一阶段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教育素材,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培养大学生未来对于社会问题的理性认识的能力。
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中加强大学生自我认知。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其自身所出现的不良认知所导致的。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心理疏导过程中也要加强大学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使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及时的调整自我的认知,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最终走向更好的成功。
一、加强疏导
积极心理学强调每个人在人生中都有无限的可能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特性。
激发大学生自身的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使大学生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人生的挑战。第一,引导大学生提升积极的认知水平。
首先,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体看到其他领域厉害的人越来越多,对自身的发展要求也愈发严格。
导致很多人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优点而过于放大自己的缺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认同自己。
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发展自己。其次,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生长在物质环境丰富的大学生群体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心理疏导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正视挫折,面对挑战的积极意识,学会去消解挫折和挑战带来的负面情绪,转变自身认知,以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
第二,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宣泄负面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应用,引导大学生提升主观幸福感,提升生活满意度。
其次,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大学生感觉到生活痛苦,很多是因为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立了过于宏大的人生目标导致自身压力不断增加。
所以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育者要及时引导大学生从自身的基本情况出发,设立合理的生活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挖掘自身价值。
第三,引导大学生培养自身积极的人格特质。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培养自身的积极特质,面对困难时不一蹶不振,发掘自身的防御能力,独立解决自身困境。
同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鼓励和肯定学生,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大学生多参加校园实践活动,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增强自身的信心。
另外,引导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面对挑战感到压力时,将问题精细化成每日的目标,不断激励自己行动,从而增强自身的执行力。
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
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养成坚定的意志品质,增强其责任担当。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拥有不畏艰难、不怕困难的精神,遇到困难不要气馁,不要被困难打倒,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把困难当作挑战,在解决困难中不断成长,努力成为勇于担当,负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第二,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养成坚定的意志品质。
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中的“青年志愿者故事”,给大学生树立榜样进行价值引导,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抓住大学生周围的优秀榜样,他们的影响最为直接,且有一定的可信度,从而让大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不断地进步,养成更加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定期开展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更加勇敢和坚定的品质。受互联网的影响,网络上的热点话题瞬息万变,很容易使大学生感受到“不确定性”。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足但自身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在磨练良好的意志品质。
并在实践中体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并将其不断内化,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受到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出现问题,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及时加强价值疏导,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第一,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育。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第二,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精神力量,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疏导过程中要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学习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透过内容的了解本质的能力。
第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主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的主要途径。
并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勇于奋斗、不懈努力的精神,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认真完成每一件小事,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努力、刻苦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心理疏导
高校是培养时代青年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新兴互联网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教学方法,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挖掘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内容。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时代的大学校园,人工智能更是普遍存在,大学生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也愈发紧密。
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已是大势所趋。第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可以准确预知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规避风险。
面对多元的文化冲击和不良思潮的影响,青年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受到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加。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的阶段,面对巨大的压力很容易对意识形态产生负面影响。
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型智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可以让教育者及时发现问题并精准的解决问题。
第二,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设校内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平台。
与以往的面对面交流的心理疏导形式不同,大学生可以在该平台开展匿名的心理疏导服务,及时解决大学生因为对心理疏导认识不足而羞于去线下找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问题。
另外合理利用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平台,也能及时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实效性。
同时教育者也可以在该平台的运营过程中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第三,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生常见的思想及心理问题进行多形式宣发。
一方面,大学生是应用人工智能的主力军,他们喜欢关注互联网平台上的新兴内容,也更加喜欢通过互联网平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另一方面,教育者可以通过所宣发内容的浏览量等数据,了解大学生群体所关注的问题,进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内容,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促进社会更好发展。
增加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体育、社会等相关活动,放松自己的身心,减轻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
第一,多样的活动课堂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目前各大高校已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课堂。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活动课堂以充足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目前活动课堂的内容仍然存在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结合社会热点话题为大学生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活动课堂。
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辩论赛、讲座、电影、话剧等相关内容的课程,让大学生正确理性的面对社会现实问题。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自身的积极心态。另一方面,围绕新时代的内容开展特色主体活动课堂。
带领大学生在活动中正确的认识我国的价值理念和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
第二,丰富的社团活动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社团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通过不断和朋辈之间的交往。
以及社团活动的高参与度,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以及情感处理方面会越发成熟,减少当代大学生出现的社会恐惧症的问题。
另外,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能力焦虑的问题,社团组织中的活动策划从执行的过程每个步骤都在培养大学生合作、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未来的就业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同时,社团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探索,帮助大学生做好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的判断力。
在大学校园中丰富的社团活动可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克服一些心理问题,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的时代青年。
第三,多元的社会活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很多高校开展了“社区”活动、“三下乡”活动以及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
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由于很多大学生参加活动具有功利心,导致一些可以得到回报的活动参与人数过多。
而其他一些没有回报的则参与的人寥寥无几,高校要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对于社会活动中的每个步骤每个智能都精细化分配,增强大学生的参与度。
结语
在社会活动中有效锻炼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坚定其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担当,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