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止一次释放过要中美合作的信号,然而一系列行动却将中美对话的机遇越推越远,这种为谈判积攒筹码的行为显然没法得到中方的积极回应。于是,一位“特使”抵达北京,或背负特朗普的“任务”,“替代”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来打前站。中美这轮沟通,会谈些什么呢?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参议员戴安斯是一位罕见具有在华工作经验的美国政客。除此之外,戴安斯是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铁杆盟友”,即便在第一任期闹出冲击国会山事件,他也坚定不移地对特朗普保持支持态度。
从各方面履历来看,戴安斯是十分合格的“对华特使”,尤其是能替代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来执行访华任务。
鲁比奥因担任参议员时,过分激进“反华”来彰显自己的政治立场而被中方列为黑名单,因此中美在外交领域的沟通迟迟不顺。

王毅外长曾与鲁比奥有过一次通话,并掷地有声地撂下四个字“好自为之”,就是希望能真正肩负起美国国务卿的职责所在,为中美沟通四平八稳建立基础。可惜,鲁比奥并未有所转变,反而一再就涉台等问题,挑衅中方红线。
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此时中美关系要如何发展,暂且排在次位,解决俄乌冲突,缓和美俄关系才是正经大事。因此鲁比奥能不能取得中方谅解,能正常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尚有消耗的时间与空间。

因此,戴安斯的访问更像是退而求其次的沟通,也是妥协之后的无奈之举。然而这种沟通注定不会让特朗普“满载而归”。首先,从层级上戴安斯没法受到时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民主党领袖舒默等人的待遇。其次,美国近期一直在倒行逆施,伤害中国的原则底线,打压中国的发展利益,此时来沟通很难谈出富有成效的共识。
有分析认为,戴安斯访华主要谈3件事。其一明面上的来华参加发展高层论坛,这是中国深化改革,提振经济的决心与机遇,戴安斯作为美国政府对资本的操纵,自然不可缺席;其二是为探中国高层口风,为中美双方展开更多的外交工作与元首会晤来奠定基础,当传话筒;其三便是对中美新一轮贸易战寻求破局之道,比如中方对美国出口关键两用物项的管制,对进口农产品的关税等等。

不管戴安斯访华有着怎样的深层次目的,中方始终保持着以礼相待的基本素质以及有明确底线、原则的交往模式。中美之间,交流要比不交流要好,起码这次沟通的气氛并不是剑拔弩张的,但这并不代表氛围会一直心照不宣的融洽。特朗普越是滥用“极限施压”的手段,中方的反制就越是会严厉,一来一回之间更会加剧紧张的对峙。
玩火者必自焚,等什么时候特朗普玩脱了手,就迟早会作茧自缚,想置身事外也无济于事。趁现在,彼此还有沟通的动力与意愿,尽快加强彼此互信,达成初步共识才是最迫切的。特朗普已经迈出一步,但这步是不是虚的?下面有什么陷阱?中方可能也需要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