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那个从清华退学、遭微软封杀的“狂人”王垠,如今怎样了

新儿君 2025-04-17 11:42:42
编辑:chika.B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

你相信吗?天才与疯子往往只有一墙之隔。

他高考与清华失之交臂,发了疯一样的进入清华之后,却又宣布退学。

数万字的退学申请书,道尽了他的失望与不满。

人人都觉得他“狂”的没边。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有多么美好。

而当现实的利剑将他封杀,如今的他又该何去何从?

梦想破碎

每个中国学子心中都会有一个清华北大的名校梦。

作为全国顶尖的学府,清华北大在学生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

可是,当他们真正踏入梦想中的学府之后,心里却产生了无尽的落差。

王垠曾经也是一个追求着学术梦的热血少年。

小时候的他,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十分好奇。

年幼的王垠会拿蚂蚁做实验,也会沉浸在美妙的书法艺术之中。

他也曾幻想过成为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伟人,去探索这丰富多彩的世界。

然而,高中时期的应试教育,将王垠的好奇心全盘压制。

大人们说,高考不需要做实验,刷题就好。

所以,为了考上清华,王垠低下头沉入无边的题海。

他放弃了自己的蚂蚁实验、放弃了喜爱的书法,成为了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小孩。

可是,在王垠的内心深处,对这样的教育方式一直存疑。

渐渐地,书海和题海的战术,让王垠感到了麻木和无趣。

于是他开始尝试做一些竞赛题,甚至直接做高考题。

大概天才总是这样格格不入。

高二那年,王垠做的一套高考卷子,拿到了足以进入清华的高分。

年少的他得意洋洋,认为自己一定没问题。

因此,王垠开始想要摆脱刷题战术,再次沉浸在奥数题和自己的实验之中。

他天真的以为清华那样的好学校,肯定不会认同只会刷题的呆子。

可是这样不堪一击的自以为是,很快就被现实所打败。

由于自己的一意孤行遭到了老师们的制止,18岁的王垠患上了严重的强迫症。

所以,在高考时,强迫症发作的他空了许多题目。

最终,王垠与清华失之交臂。

而这样的情况却在未来两级反转……

清华退学

那年高考,王垠发挥失误滑档。

无法接受复读刷题的他,选择调剂到了四川大学。

然而,高傲的王垠仍然不肯服输,甚至闹出过许许多多的荒唐事。

无法接受校园生活,王垠曾两度闹着退学无果。

彼时的他进退两难,既不能和同学一起生活,也无法接受复读刷题。

在艰难的权衡之下,王垠选择独自租房子出去住,为备考清华研究生做准备。

对计算机一无所知的他,学习起来也十分费劲。

但这并没有打消他要考清华的决心。

王垠读书,却又不想死读书。

他仍然觉得川大的人,无法达到他的境界,同学们才会叫他“怪才”。

仿佛只有到了清华,王垠的灵魂才能彻底得到解脱。

因此,在川大,他即便成绩不是最拔尖的,却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直到拼尽全力保送到清华之后,王垠才惊觉,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有多么可笑……

在老师写推荐信时,王垠就被打了一计预防针。

导师说:“你别以为他们觉得你是个人才。他们是根本招不到人!你别太高兴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王垠不以为意。

谁知道,真正到达清华之后,却让他失望至极。

不论是硕士还是博士,留给他的只有一篇又一篇写不完的论文。

这让王垠认为,清华并不是他想象中的“开放学府”。

指导他的依旧是些老学究,而他再也无法找回而是肆意探索世界的快乐。

这一点让王垠感到十分失落。

于是,愤恨之下,他写下来那篇有名的《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

并且毅然决然的从清华大学退学。

殊不知,这一行为会给他的余生带来巨大的影响……

风波不断

能成功获取保送清华且硕博连读,就足以证明王垠的学习实力。

可“怪才”这个称呼可不是白叫的。

从清华退学之后,王垠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追求心目中的梦想学府,他选择出国留学。

可是,不论是计算机系全美排名第六名的康奈尔大学,还是50名以外的印第安纳大学。

都无法满足王垠对知识的渴望。

于是,他三次退学,只留给了学术界一个孤傲的背影。

有人赞叹,他以身作则来抵抗目前中式教育的病态。

但是在腐朽的人际关系中,王垠的生存之道也深深受限。

即使他曾在多个名校就读,且发表了许多权威性的论文。

可是作为计算机界顶流的公司,微软却将这个百年难遇的人才拒之门外。

而王垠被微软封杀,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自己的狂傲。

最初,他凭借优秀的实力成为了谷歌的实习生。

实习期间,他对于公司的许多低效率做法表示不解。

并且凭一己之力,设计、完成了整个项目。

最后,他留下一篇《王垠:我和Google的故事》,就扬长而去。

文章中,他将谷歌称作“埋没人才 ”的机器。

这样嚣张的话语惹得谷歌高层震怒,这才决定不再录用王垠。

而王垠不希望自己的创造力被埋没。

经过精挑细选之后,总算在Coverity落脚,成为了一名职业软件工程师。

在这里,他可以肆意创新编码的研究和使用。

似乎世界都再次明亮了起来。

除了电脑上的代码,王垠甚至还关注到了程序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似乎他还是那个喜欢观察蚂蚁和写书法的少年。

而Coverity就是能让他肆意绽放才华,而不受压力的乌托邦。

结语

正所谓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王垠这样跳出传统教育的思维令人惊叹。

同样也将我国教育的难题,摆在了大众的面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王垠

豆瓣——[转]王垠: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

松松——王垠:我和Google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2005奇闻―――我们社会的怪现象

5 阅读:2042
评论列表
  • 2025-04-18 16:42

    写了半天,文不对题,什么狗屁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