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数学家苏步青刚出门,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进家里,对他的日本妻子说:“同为老乡,请你吃日本菜。”没想到,其妻一口回绝:“已是中国人,不爱吃日本菜。”
1902年,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没有上学的机会。每次放牛回家,他都会站在私塾外面偷听老师讲课。时间一长,他学会了认字,和一些简单的知识。
父亲见他如此用心,便咬着牙省吃俭用,将他送到离家100多里的平阳县读书。1914年,12岁的苏步青考入温州省立十中。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比所有同学都刻苦努力。
为证明“任意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一命题,他完成了一篇论文,采用了20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证明。这篇论文让他遇到了人生的第1位伯乐——校长洪彦远。
赏识他的校长掏出200元银元资助苏步青去日本深造。
17岁的苏步青只身东渡日本,来到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学习。四年后,他以第1的成绩考入世界闻名的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
在校期间,凭借一篇《关于费开特的一个定理的注记》的论文,苏步青成为校园的风云人物。
就在他奋力在知识海洋中遨游时,一段意想不到的爱情悄然而至。
这个女子是松本教授的女儿松本米子,长得漂亮,才华横溢,擅长书道、茶道,还弹得一手好古筝。
一个是前途不可限量的数学天才,一个是多才多艺的名门闺秀,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陷入情网。然而,他们的恋情遭到了米子父母的反对。
1928年,米子却不顾反对,坚持嫁给了苏步青,从此甘愿充当家庭主妇。为了给丈夫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她还放弃了古筝这一兴趣爱好。
苏步青在数学王国里继续翱翔,发表了40篇反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令人刮目相看,被誉为“东方国度升起的灿烂数学明星”。
1931年,苏步青博士毕业,令人意外的是,他拒绝东北帝国大学开出的优厚待遇。决定回到贫瘠孱弱的国家。
他说:“游子思乡心切,我已经在外漂泊10多年,是时候回家了!”
但毕竟日本是妻子的故乡,他担心妻子能否愿意陪他回国。
当他忐忑不安地向妻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没想到米子却坚定支持:“中国是你的家乡,那也是我的。你爱中国,我也爱!”
苏步青握着妻子的手,泪水盈满了眼眶。
1931年,苏步青携米子终于回到了阔别12年的故乡,在浙江大学任教。
当初与留日同学陈建功先生的约定仍在耳前,“学成后一起到浙江大学,花20年时间把浙江大学数学系办成世界一流水准”。
尽管初创条件极为艰苦,但苏步青从未动摇。最艰难的时候,他连着4个月都没拿到工资,却依然毫无怨言。
1937年,日寇飞机狂轰滥炸,杭州城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浙大决定西迁。
苏步青紧锣密鼓地投入到西迁工作中,没想到却突然收到一封意外的来信,“日本帝国大学决定再次聘请他回校任教,待遇优厚”。
苏步青看完信后直接扔掉。但日方却并不死心,他们趁苏步青外出办事之机,派出日军敲响了苏家的大门,企图以以他的日本妻子为突破口。
于是便出现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
日军对着正在洗碗的米子大打感情牌,“夫人也是日本人,很想念家乡菜吧,我带您去吃日本菜吧”。
没想到苏米子坚决拒绝,“我现在已经是中国人了,吃不惯日本菜。使馆先生,请回吧!”
那名工作人员只好悻悻而回。
不久后,传来一个更棘手的消息,苏步青收到了岳父病重的电报,真假难辨,苏步青一时难以决断。
考虑再三,他对妻子说:“这个时候去日本,我肯定是回不来了,而我为祖国做得太少了,要不你回去看望父亲吧。”
米子含着泪拒绝了:“如果我回去,我们夫妻这辈子可能再也见不到面了。你不走,我也不走,我一辈子都跟着你。”
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成了苏米子心中一生的遗憾。
他们跋涉5000多里,西迁到贵州湄潭,建立了浙大临时校舍。夫妻俩坐在一间破庙里,吃着红薯粘盐巴。他们刚出生的孩子因营养不良夭折,这令苏步青痛苦自责。
白天,顶着天空敌机狂轰滥炸,苏步青在山洞里为学生授课,他说:“山洞虽小,但数学的天地广阔。”
讲课之余他会翻地种菜。晚上在破庙里写教材,完成了著名论著《摄影曲线概论》。
在他的培养下,小山洞里涌现出许多后来有名的数学家。
苏步青实现了当初与陈建功的约定,将浙大数学系办得有声有色,后来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称赞这里是“东方的剑桥”。
新中国成立后,苏步青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兢兢业业奉献一生。
松本米子加入中国籍,改名苏米子。1986年,积劳成疾的苏米子病逝,苏步青将妻子的相片带在身边,仿佛她从未离开过。2003年,苏步青在上海离世,享年101岁。
苏步青是一代数学宗师,他撰写了《摄影曲线概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等10余部教材,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他一生奉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打造了“三代六院士”佳话,学生中有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苏步青一生光明磊落,谦虚谨慎,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得失,堪称知识分子楷模。
苏米子选择站在善良和正义一边,她的深明大义令人感动。夫妻间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