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文献资料中,我们经常都会看到这样的描述:我党我军在极端苦难的情况下,带领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但当时我党我军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很多读者其实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本期,笔者将通过一段往事,让大家清晰地感受到我军当年的困难处境。
1937年9月,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刘伯承,率领着129师主力从陕西出发,准备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但队伍不能全部都带走,还需要留下部分留守陕北陇东地区,这留下的队伍中就有王宏坤率领的第三八五旅。
王宏坤
当时正值抗日烽火燃遍全国,老百姓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所以,当地很多热血青年都纷纷报名参军,想要为国出力。很快,1000多名新战士就入伍了。
按说有新战士入伍是好事,但旅长王宏坤却犯起了难。因为报名的当地青年太热情,导致人数超过预计,结果计算开支的时候超了200多元。
有些读者可能会说,200多元还能让一个旅长犯难?但我们要知道,在抗战时期,我军师长旅长这种级别的干部,每个月津贴只有5元左右,普通士兵津贴更是只有1.5元。
说到这里,大家还会觉得这是一笔小钱吗?而且,这200元在当时,可是能换100支步枪。
所以,王宏坤专门找到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和中央军委供给部,希望组织能够将这200块钱报销。但不管是总留守处主任萧劲光还是供给部部长叶季壮,在这件事上都做不了决定,因为对于当时的我军来说,这200多块钱不是小数目。
王宏坤
萧劲光是这样的说的:“这可不简单,不好办。”叶季壮更是直言:“数目太大,我做不了主,得找主席批。”
这两位这么说可不是托词,而是当时的现实。无奈之下,王宏坤只能等待面见毛主席的机会,和对方亲自汇报此事。
1938年3月,王宏坤等待许久的机会终于来了。组织上安排他到延安向毛主席汇报请示工作。
在此之前,王宏坤早就对毛主席敬仰已久,但始终无缘见面。这次好不容易面见主席,王宏坤很激动,同时也很紧张。
考虑到毛主席公务繁忙,见面之前王宏坤就早早在心里打好腹稿,准备以最短的时间、最简练的语言向毛主席完成汇报。
所以,当见到毛主席,毛主席让他详细谈谈陇东情况的时候。王宏坤张口就是一大段早早准备好的汇报内容。
毛主席
毛主席也看出了王宏坤的紧张,于是直接出言打断王宏坤的汇报,递给他一杯水,温和地说道:“慢慢说,不要着急。”
毛主席的这番举动,也让王宏坤意识到自己的唐突。所以,定了定心神后,他便开始详细慢慢地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汇报的过程中,毛主席不时发问,王宏坤也是有问必答。就这样,汇报工作很快完成。
不过汇报完成后,王宏坤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用试探性的语气说道:“还有两个具体问题,我想报告主席,请主席批准。”
毛主席一向直率,听闻此言也没有含糊,直言:“说嘛。”
毛主席
于是,王宏坤说道:“我们招了1000多名新兵,超支了200块钱,希望主席批准报销一下。”
毛主席听后,便开始向王宏坤了解情况。一番了解过后,毛主席当即表示:“可以嘛,已经很难为你们了。”说罢,当即就写了一张同意报销的纸条。
当然,这只是王宏坤汇报的第一个问题。由于从小没有进过学堂,王宏坤还不识字。现在作为我军指战员,他也希望自己的文化水平方面能够跟上。所以这次他找毛主席汇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希望毛主席能够安排他到延安学习。
对此,毛主席自然是欣然同意,毕竟他也一直希望提高我党我军干部的文化水平。
就这样,王宏坤这一次的工作汇报圆满结束。200块钱的超支费用如愿报销,也让他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
王宏坤作为一名旅长,因为200块钱的超支费用,需要直接向毛主席汇报定夺。相信说到这里,大家也对当时我党我军的困难处境有了直观认识。
其实,这种困难在当时的我党我军是普遍存在的:
作为领袖的毛主席,所有财物只有一卷铺盖和几件随身衣服。有一次萧劲光找毛主席汇报工作,结果发现大白天毛主席竟然盖着被子在炕上读文件。萧劲光还以为主席生病了,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将仅有的一条棉裤洗了正放在火盆上烤,所以只能裹着被子办公。
林伯渠
除了毛主席,林伯渠的情况也差不多。身为“财政部长”,林伯渠戴的眼镜断了腿都舍不得换,只能用线绳绑在耳朵上。
甚至,1936年的时候,由于经费太过紧张,毛主席还曾不得不给宋庆龄写信,托她向宋子文借款5万美元。但当时由于革命的原因,宋庆龄早就和宋子文分道扬镳,她只能拿出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抚恤金、同时抵押了自己唯一一处寓所,这才凑够钱寄给毛主席。
当然,这些经济上的困难只是当时我党我军遇到困难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国民党反动派的处处针对,始终未曾停止过。但就是在那样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党我军硬是带领着全国人民,一步步打出了一个新中国。